碳团簇的异构体谱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主要目标在于从原子水平上获取碳团簇形成过程中的物理信息,包括团簇异构体谱(isomer spectrum)以及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寻找具有最稳定结构团簇及其异构体的理论方法,并针对碳原子小团簇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值计算,获得了丰富的异构体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结构信息的团簇能级图(E-chart);建立了两种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碳原子小团簇形成的整个过程,包括从石墨的气化到气相碳原子在缓冲气体中的聚集成核,表明异构体在团簇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论.该文所建立的寻找团簇异构体的理论模型,基于经典的郎之万阻尼方程.与已有的寻找最稳定结构团簇的方法(如遗传算法,蒙特卡罗方法等)比较,该模型所获得的异构体结构不依赖于初始所给定的原子构型,可以快速地获得具有最低势能结构的团簇及其邻近的异构体.应用该模型,我们计算了C45以下的异构体谱,并绘制了相应的E-chart,发现了这些团簇结构变化的规律:C3-C11只有单环(mono-cyclic)或者直线(line)结构;C12-C18主要为多环平面(sheet)结构;C19-C27主要为多环碗状(bowl)结构;C28及更大的团簇以笼状结构(cage)为主要特征.该文所建立的模拟团簇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包括一种简化的热库模型(简化模型)和另一种准实际的碰撞模型(实际模型).在前一个模型中,用虚拟热库取代了缓冲气体的作用;在第二个模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了实际生长碳团簇的物理过程及条件.应用简化模型,发现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结构可转变为笼状团簇结构,该结论与2004年初Phy.Rev.Lett.杂志所报导的结果吻合.应用实际模型,发现碳团簇的形成并不总是沿着最低势能路径进行的,而且最后所达到的结构并非具有势能最小值.从这一论点出发,并结合我们所得到的E-chart,可以合理地解释在有关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该文所建立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团簇形成的动力学.该文提出的关于团簇形成的路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因为人们似乎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只有最低势能路径才是最可几的.
其他文献
这里,我们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类钙钛矿锰氧化物LaSrA□MnO(A=Cu,Ag)的粉体,其中口代表空位,并对其结构、磁性和电输运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我们通过Rig
该论文主要总结作者在准二维电子体系的磁性和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方面硕士阶段所作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垂直单轴磁偶极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尺寸效应(第2章),体心立方Ni/GaAs(001
金属玻璃由于固有的无序结构,化学、物理、机械等性能均各向同性,被认为是能够抵抗离子辐照引起的损伤的,有可能成为核聚变辐照环境或航空航天辐照环境中的耐辐照候选材料。
对激光光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论题,即激光束的描述和分类进行了讨论.综述了激光束分类的现状.基于二阶矩方法和维格纳分布函数,激光束可以按照其空间对称性分为无像散光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是指分子等物种吸附或者非常靠近具有某种纳米结构基底表面时,其拉曼信号显著增强的现象。SERS光谱技术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灵敏度低的缺点,因
随着工业领域中对于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磁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的活力被极大的激发起来,薄膜磁学应运而生,并不断带来突破性的发展.近十
等离子体射流放电技术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放电等离子体产生的化学活性成分“吹出”放电区域,可以解决处理工件大小受放电电极间隙限
高能反应的多粒子产生过程提供了部分子碎裂成强子的重要信息,是揭示相互作用机制、检验强相互作用理论QCD理论预言的重要途径,一直是高能物理重要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中部
We clarify the essence of the method proposed in Ref.[9] to create maximally entangled atomic N-GHZ state in the Mott Insulator State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
场在黑洞周围的扰动显现出似正规模的性质,扰动的频率有实部和虚部两部分.实部反映了振荡的频率,虚部体现了扰动衰减的快慢,频率的数值只和黑洞的参数有关.黑洞周围场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