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与重金属离子在氧化物上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化学形态关系到其溶解性、生物毒性、吸附及扩散迁移行为。研究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氧化物表面的宏观吸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以及化学形态与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评价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实现对环境的污染评估和预测。   (1)由于Eu(III)和Th(IV)与其它镧系、钢系元素具有非常相似的离子半径和化学性质,因此本文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腐殖物等因素对Eu(III)、Th(IV)在氧化物表面吸附的影响,并利用光谱法分析和推测它们的化学形态和微观结构,分析和评估核废料中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行为。   (2)氧化物是环境中的典型物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对金属离子在TiO2、A1203表面的吸附实验,研究了Eu(III)、Th(IV)在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形态、吸附机理。结果表明,Eu(III)、Th(IV)在TiO2、Al2O3上的吸附强烈依赖于pH值,而与离子强度无关。Eu(nD、Th(IV)在固体表面形成了络合物。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Eu(III)在Al2O3上的吸附表现为“强”和“弱”两种不同的络合物形态,并表现为“慢”和“快”解吸动力学性质。   (3)腐殖酸是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对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笔者研究了腐殖酸和放射性核素的络合作用、腐殖酸对放射性核索的形态以及对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上的化学行为的影响。发现腐殖酸对Eu(III)、Th(IV)的吸附主要起“桥梁”的作用;在低pH值的情况下,腐殖酸增强了Eu(III)、Th(IV)在TiO2和Al2O3上的吸附;在高pH值的情况下,腐殖酸减弱了Eu(III)、Th(OV)在Al2O3上的吸附。对TiO2的影响更为复杂。   (4) TiO2、Al2O3作为典型的氧化物,并对Eu(III)的光谱分析具有非常好的性质,应用光谱分析手段荧光时间衰减光谱(TRLF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探讨了金属离子在溶液、氧化物表面的化学形态和络合机理。并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金属离子在氧化物表面的局域原子结构和化学形态。发现Eu(III)在溶液中,周围第一层有9个水分子: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Eu(III)的形态发生改变;Eu(III)在失去部分水分子后被吸附到固体颗粒上:Eu(III)在TiO2表面形成单齿络合物。   (5)通过水热法实现TiO2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组装,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TiO2/MWCNTs的复合材料。通过协同作用使得该复合纳米材料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效率比普通TiO2有很大的提高,在对Cr(VI)的光催化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可塑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由于其耐蚀、耐磨等性能较差,制约着铝合金的应用。目前应用微弧氧化这一新技术改善铝合金表面性能成
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高温度、高密度等极端条件下核物质的性质,但在极端条件下我们并不能直接获得源的信息。为了获得源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强度干涉学及
该课题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扩散压力传感器辅以归一化电路设计思想和存贮器内置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运用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合以完善而可靠的软件系统,使整台仪
随着核能的大规模发展以及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安全与辐射防护逐步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减少人员在核设施维修等活动中所接受的职业曝露剂量是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之
学位
该文通过对盘式林业制片机刀片进行受力和失效分析,找出刀片的失效形式和刀片材料需要具有性能,提出改进解决的方法.针对刀片股役性能要求,利用合金化原理进行合金成分设计,
由于波长范围广、波长连续可调、强度高以及偏振性好等特点,同步辐射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同步辐射软X射线谱学实验方法包
热分析法是炉前快速检验的理想方法,它通过分析合金的冷却曲线及其它类型的热分析曲线,求提供浇注前的液态合金质量状况.该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多通道,以PC机为主机构成的热
一直以来Al-Si合金的钎焊被认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以SiC颗粒增强的铸造Al-Si复合材料的钎焊就更加困难了.铝合金及SiC/Al复合材料钎焊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钎焊
快速原型技术从八十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现在人们对该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硬件、成型材料
伴随着测绘技术的持续性发展,我国测绘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测绘转变为数字化的测绘,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同时,测绘工作模式得到了明显的改进,测绘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