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学园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园,是希腊、罗马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学术机构,它以高深学问的教学和科研为特征。从公元前387年被创立,到公元529年被关闭,在916年的演进过程中,学园应对社会和国家需求,借助宗教仪式,最终形成了标志自身的精神实体,即学术传统。学术传统的灵魂是学术精神,学术精神是人类知识精英对建构社会秩序的一种表达,它与国家精神和宗教精神一样,一旦生成,就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现代世界中,标识人类高等智力活动的“学术”、以及大学的“学院”都是以古希腊第一座学园的名字“Academy”命名,由此可见学园对“大学”和“学术”的影响。从大学的理念中,我们辨识出学园和大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都以追求自由和真理为目的,都有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和以明辨真理为目的的科研。“大学”之名得之晚矣,而其精神理念,在学园时代俨然已铸定完毕。学园的理念确定了学园的形式,大学的理念规定了大学的形式。就像人的本质规定性取决于人的精神而非人的肉体一样,任何社会组织,其本质规定性由其无形的精神理念决定,其展现出的具体形态不过是对其理念的表达与诠释而已。鉴于学园在人类文明史和人类高等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有必要追溯学园从那个时代的混沌中获取自我意识的相关机制,最大限度还原学园的理念和实践,从中概括提炼影响深远的学园精神实体,呈现学术生活的要素——此谓本文的具体目标。本文的第二层目标是,通过分析学园中仪式传统对学园实践群体精神塑造的作用,分析学术传统生成过程中,宗教与国家的协同作用,探讨宗教、国家和学园各自的权力边界,总结学术精神得以稳定传承的外在机制。本文的第三层目标是,分析学术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国家在人文精神培育机制建构中的作用。基于以上目标,本文着力于探查学园的有形实体和无形精神实体的形成机制,厘清国家与社会在其中的作用,以期关照当前大学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应战。因此,综合前人对学园研究的相关成果,本研究借助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首次对学园作整体考察,以呈现其有形与无形实体演进的整体状况。首先,对涉及本主题的相关核心概念:希腊的Paideia、Humanism(人文主义)的源起、“学术”(Scholarship)的演变、古希腊、罗马的高等教育,一一进行溯本追源式的界定;对学园兴起的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一一进行考察。研究伊始,主要从宏观层面考察学园发展,以期呈现学园演进的整体脉络。开篇点题,确立本文研究对象“古希腊学园”的概念,确定研究对象的时空边界、研究切入角度,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定位。学园研究的宏观脉络历时性呈现为:兴起、发展、兴盛、衰落四个阶段。学园的兴起(387BC-338BC),处于古典末期。分析学园之母“阿卡德米学园”生成的社会基础。着重分析以下两点外在机制:哲学思潮与雅典城邦,前者促使学园理念的生成,后者提供了学园实践所需的一切社会条件。总结这一时期学园宏观层面呈现出单一中心的特点,即学园仅在雅典城邦出现;微观层面呈现为私学和哲学教学为主的特征。学园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形成了自我意识。学园的发展(335BC-30BC),处于希腊化阶段。以吕克昂学园和亚历山大里亚缪斯学宫为主要对象,分析呈现学园的最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学园特点,宏观层面:学园的发展呈现多个中心:雅典、亚历山大里亚、帕加马、罗德岛等;学园从私立走向公、私学兼备。微观层面:科学研究从教学中分离,纯正的“学术生活出现”;分门别类的科学兴起;享受国家薪俸的学者群体崛起。国立学术中心是学园在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学术的分化和科学专门化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了。学园的兴盛(29BC-337AD),处于罗马帝国盛期。这一时期罗马统治阶层逐步介入学园管理,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影响了学园的运行。国家介入学园运行后,学术分化更趋明显,学术呈现实用主义的转向;专科技术学园出现,主要有:建筑、医学、法律学园。由于帝国发展的需要,以法律保障实施的教育体系确立起来了,同时也为学术精神向人文精神的发展垫定了基础。学园的衰亡(338AD-529AD),处于神权崛起阶段。这一时期学园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并未有新的推进。这一时期,宗教与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学园的限制,体现在经济的打击、自由授课的限制乃至取缔。当学术自由的社会土壤和学术研究的国家支持机制不在,学园的有形实体随即坍塌。以上内容主要采用历史文献考察法,借鉴布克哈特的文化史观,从宏观层面呈现学园的发展脉络,目的是突出国家、社会和学园间的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分析宗教、国家和社会等外在机制对学园生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影响。宏观审视学园的演进脉络之后,进入中观考察,目的首先是呈现学园培育自由灵魂的理念。具体而言即:培育实现灵魂实现真理转向的人,他们会自觉以真理为目标展开自己的一切行动。本章重点考察第一座学园,也即“学园之母”阿卡德米学园的理念。探究作为哲学学园的阿卡德米学园理念生成的哲学根源,分析得出,学园理念的生成,是基于知识精英对建构良善社会秩序构想的需要。中观考察的展开主要沿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创建学园?学园实践如何可能?学园目标如何达成?针对三个问题的相应答案是:学园培育的是自由灵魂,也即德性的人;学园通过系统的知识教育促使灵魂转向真理;学园通过培育出哲学家家来,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培养成哲学王,实现国家正义,进而实现国家之内公民的普遍正义。最后的目的是学园追求的终极目的:即实现公平正义国家之下所有公民最大化的自由发展。中观考察之后进入学园内部,作微观考察,目的是还原学园实践的主要内容:高深知识的教学和真理导向的科研。随后总结学园实践带来秩序建构的成果: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的生成。微观考察之第一,从已有知识的传授入手,呈现以灵魂转向为目的教化所需的外在条件以及具体方法。这部分以雅典四大学园的相关史料为主。第二:从新知识的开拓入手,呈现以穷究万物之理为目的科研。本节从吕克昂学园入手,分析科研活动的兴起及其表现;以亚历山大里亚缪斯学宫的科研活动为例,呈现科研活动的迁移、分化、专门化的表现。第三:总结学园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在社会和国家的介入下,从中逐步生成的秩序:理论层面,知识分类和科学方法论得以确立,实践层面:教育体系形成。这是学术生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已经呈现学园的理念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使用宏观和微观结合考察的研究方法,分析学园理念引导下的实践活动在宗教和国家的参与作用下,呈现出的学术传统的生成机制。具体而言,该部分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考察学园自身意识的生成中,仪式对师生个体学术精神的形塑,以及仪式对学术共同体精神的形塑。具体分为对学生、老师和师生的一些仪式,分析其对师生群体的精神塑造作用。第一,对学生:其目的是在学生中确立人格卓越的理想;第二,对教师:其目的是为树立真理志业的模范;第三,对师生:其目的是为塑造学术团体的精神。最后总结,学园的仪式传统,是学园在宗教和国家的帮助下,逐步生成自身意识的一种表现。学园中的仪式,其目的是:通过对师生群体意识的塑造,使学园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执行,使学园的学术生活得以延续,最终形成可以同学园分离的学园精神实体,也即:学术传统。在此基础上,总结学术传统得以传承的外在机制。最后部分,观古照今,考察学园的当代价值。从学园的精神实体,即学术传统的生成中,考察学园延续千年发展的内在和外在机制。提炼学术传统背后的超稳定结构为:学术精神、教学、科研、仪式,它们是标志学园之为学园的本质,是学园的精神实体。回溯西欧历史上的三次文艺复兴,其实最终都是对由学园开创的学术传统的回归。每一次回归都为社会注入了活力,带来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并有所行动。尤其是我们的“大学”体制也是借自西方,更应该理清楚大学之为大学的内在规定性,以便于大学及时规制自己的行动。具体而言,学园留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点:第一,在“人本主义”的公民教育中,强调“自由”,真正兼顾公民个体对自我意识觉醒的关照,而非仅强调其国民性的一面;第二,大学运行的理念中,坚守“真理导向”,强调“理性”。主要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层面,倡导对自由和真理的真正回归;第三节,论述在社会中培育“人文精神”所需的外在机制,也即国家和社会如何行动的问题,强调“秩序”。最后对学园的当代启示进行总结,它体现了这样一种理想:对自由、理性和秩序的构想:具体而言从少数个体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带动公民普遍的自由发展。余论,再次回顾希腊文化理想下的学园,反思学园与宗教、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反思文明生成过程中复杂的社会联动机制,以期关照当下。
其他文献
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重新鉴定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司法鉴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鉴定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从损伤的角度、
推拿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但机理不明。本文从小儿疾病诊断、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操作等角度着手,探讨了"生物全息律"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认为生物全息理论能够在一定
当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存在征税对象比较单一、税率的设置没有考虑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计税依据不合理以及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征税监管不完善等问题。我国要充分
颜真卿成为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渊源是因其既承家学、又参名师;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既从文人书法家获益,又向民问吸取营养;既学楷书、行书,也研究其它各种书体。师古不泥、学人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署积极推进机关党建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以党建为统领的干部队伍建设,较好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
迄今17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从宏观的角度看,即把中国近现代史放到大历史或中国通史中去考察,主要有三个重大关节点,分别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鸦片战争是中国从
以庭审为重心的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该到庭的证人、鉴定人出庭,才能充分利用法庭调查、辩论程序核实证据,助推庭审真正成为法官审核证据材料、查
<正>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有效方式,是我国高等教
1996年5月至2003年7月,使用直接计数法、样方法和专项调查法研究了湖北省湿地水禽资源,包括物种多样性、分布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共有水禽131种,隶属于7目19科58属;
为了提高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针对红外探测器元件滤光膜的技术要求,采用Si和YbF3的膜料组合,依据薄膜理论,设计干涉截止滤光膜,满足了3个波段对光学性能的要求,并且在实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