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开城工业园区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这是自2004年园区开启后首次出现6个月的封闭状态。开城工业园区是韩国与朝鲜两个国家建设性的经济合作模式的首次探索。韩朝自1999年以来发展友好关系后,两国的经济合作模式自然地出现。约10年以来,开城经历过2010年“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等严重的朝韩政治危机,还继续维持运转,直到2014年4月。本论文从朝鲜自身的历史缘故、内部政治属性和1989年苏联解体的外部背景因素为着落点,浅析了1990年以后朝鲜领导层的政治、经济选择。朝鲜也尝试过具有“改革开放”色彩的对外合作项目。“罗津-先锋经济特区”(1991),“新义州特别行政区”(2002),“开城工业园区”(2004)就是这样的例子。前两个项目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与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越南改革开放的成功相比,朝鲜作为后来者,它的失败对外部世界来说不容易理解的。在韩国,国内分裂为左派和右派的政治博弈中,对开城工业园区的处理方式争论不休。不过2013年遇到开城封闭事件,可以看到无论左派或右派,都出现了不愿意完全将它关闭的舆论。虽然2000年代后朝鲜的核危机、独裁、人权压迫等问题依旧没有明显的进展,但韩国方面谈“开城”的时候,仍然努力把它与政治分开看待。这与美国对朝政策总是纠结于核危机、独裁、人权问题相反,韩国对开城的期待超过了单纯的政治因素。本论文的后半部说明开城的政治敏感性和它在政治经济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毕竟韩朝关系不是简单的敌对国家关系。鉴于两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政治体制将对方统一,因此通过政治经济的脉络以开城模式来探索统一方式是比较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