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调控ERK磷酸化对大鼠滑膜细胞代谢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群中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缺乏有效的早期针对治疗,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积极探索,寻找针对性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骨关节炎主要病变特点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丢失、退行性变化、滑膜产生炎性反应和软骨下骨变化等。而滑膜炎症在骨关节炎早期即出现,且可产生与软骨组织破坏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因此滑膜很有可能参与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还有研究发现OA患者血清中脂联素(Adiponectin,A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AD水平与软骨的退化正相关[1]。因此,探究AD是否通过调节滑膜细胞的代谢能力,影响其炎性因子产量,进而影响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目的:脂联素是一种调节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因子,但最近的研究也指出了其在炎症和关节炎中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D能否通过调控滑膜细胞炎性因子产量从而影响骨关节炎的发展。方法:本研究的实验分为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体外实验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大鼠滑膜细胞;连续培养12天建立细胞生长曲线,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试AD应用于滑膜细胞的最适工作浓度;应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经AD作用后的滑膜细胞通路标志基因如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E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的基因表达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AD的刺激对ERK1/2、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AD作用后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产量变化。体内实验将30只16-18周龄、体重250-300g的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加药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加药组在关节炎造模后5天分别开始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和AD,AD注射剂量为500μg/kg,每3天注射一次,注射7次。实验结束后安乐死处置SD大鼠,取术肢膝关节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AD(1.0μg/ml)可对滑膜细胞产生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F=136.900,P<0.05;t=11.930,P<0.05);q RT-PCR结果显示AD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上调MEK及ERK基因表达(1.026±0.072,2.926±0.158,t=21.91,P<0.05;0.960±0.194,5.433±0.532,t=15.81,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D加药组可增加滑膜细胞ERK1/2、p38的磷酸化(0.488±0.083,1.152±0.050,t=11.860,P<0.05;0.407±0.014,1.312±0.063,t=24.37,P<0.05);ELISA法结果显示AD加药组由趋化蛋白引起的下游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量显著增加[(15.077±0.884,69.947±2.950)pg/ml,(9.225±0.323,134.925±15.02)ng/ml,(93.055±6.073)pg/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4.838,5.312,4.366,3.292,P<0.05),与抑制剂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6.251,4.331,1.221,3.456,P<0.05)。大鼠关节组织石蜡切片镜下观察显示,加药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均比其他两组严重。结论及意义:(1)体外实验验证了AD可通过影响ERK信号通路从而增加了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产量;(2)体内实验验证了AD导致大鼠关节软骨破坏程度以及滑膜组织炎症反应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两种介入方式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MCAS)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于治疗M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神经介入中心接受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MCAS的患者38例(球囊组,n=38)和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MCAS的患者52例(支架组,
学位
目的探讨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患者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摄锝比与早发性甲减的关系,探讨影响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发生早发性甲减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20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151例,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38岁,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相关临床资料并
学位
背景和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的锥体外系疾病,其复杂性仍在不断演变。无论是关于PD的诊断技术还是涉及PD的治疗效果,均尚未满足得了医患双方的需求。经典的运动障碍症状和缓慢进展的病程形成PD的主要诊断依据。在缺少客观的检测指标的情况下,等患者确诊时,中脑黑质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已经死亡50%-70%。现如今,作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明星分子mi
学位
通过4 a的栽培观察发现“明日见”发梢能力强,易抽长枝,果实着生在枝梢的顶端;在湘南地区表现出易感溃疡病、果实大小中等、果皮极薄、易裂果、糖度高、晚熟的特征;果实在11月下旬转色,翌年1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98.57 g,可溶性固形物15.80%;果皮深橙色,不浮皮,果肉肉质细嫩化渣、甜橙香味,果实少核,品质优良。栽培上保花保果和预防裂果是难点,保花保果的措施主要有强壮秋梢、环割促进花芽分化、
期刊
目的拟将广义q采样成像(Generalized q-sampling imaging,GQI)应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通路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研究上,探究GQI序列在评估视觉传导通路方面的应用价值,以获得准确的参量参数,期望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影像学标志。材料与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2型糖尿病病人56例,其中包括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diabetic retinopa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不同病理亚型的术前鉴别诊断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我们旨在建立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预测不同病理亚型的PLC。方法:回顾性分析668例PLC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其中531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89例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对脑膜瘤病理分级和Ki-67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5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其中高级别(WHOⅡ、Ⅲ级)31例,低级别(WHOⅠ级)120例;增殖指数Ki-67>4%为45例,Ki-67≤4%为106例,按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分别随机地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
学位
背景及研究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病变在肝小叶与遗传、代谢、环境密切相关的应激性肝损伤,多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蓄积、炎症、凋亡、进展性肝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N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其疾病进展呈动态性,由最初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进展为非酒精性脂
学位
目的:探讨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分析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1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肾结石28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16例)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结石变量利用SHA.LIN评分划分。将43例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
学位
背景及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除外饮酒因素或其他有明确肝损伤因素的炎性脂肪肝病,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NASH具有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炎症损伤的特点,可伴有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可进展成肝癌甚至肝衰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NASH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NASH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由于确诊方式(病理活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