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研究视宁口服液对儿童轻中度近视的防控作用,运用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技术对近视儿童被观察眼各屈光成分进行研究探讨,客观评价视宁口服液的治疗效果,并从眼的光学生物测量数据的变化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更好的干预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近视儿童,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近视儿童配戴框镜治疗、口服视宁口服液,对照组配戴框镜治疗。观察3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前后的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眼轴、角膜曲率、散光度、前房深度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55例近视儿童,105只眼,其中治疗组28例53只眼,对照组27例52只眼,两组近视儿童男女性别、年龄比例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特征齐,具有可比性。1.疗效: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2眼,显效3眼,好转12眼,无效36眼,总有效率32.1%;对照组治愈0眼,显效0眼,好转2眼,无效50眼,总有效率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裸眼视力: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40(0.23,0.50)、0.45(0.28,0.50),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30(0.20,0.50)、0.30(0.20,0.48)。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视力中位数M=0.45较对照组M=0.30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Z=-2.341,P=0.019<0.05),因此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视力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3.屈光度(单位:D):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屈光度分别为-1.75(-2.75,-1.25)、-2.00(-2.75,-1.25),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屈光度分别为-1.63(-2.68,-1.06)、-1.75(-2.94,-1.2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屈光度中位数M=-2.00也较对照组M=-1.75小,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351,P=0.754>0.05),两组治疗方法改善屈光度无差异。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Z=-0.914,P=0.441>0.05),对照组存在差异(Z=-4.347,P<0.001),屈光度加深,治疗组对近视屈光度的保持较对照组好。4.调节灵敏度(单位:cpm):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调节灵敏度分别为5.00(4.00,6.00)、9.00(8.00,10.00),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调节灵敏度分别为5.00(3.00,6.00)、7.00(6.00,8.00)。组间比较,治疗组调节灵敏度治疗后中位数M=9.00较对照组M=7.00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Z=-2.884,P=0.004<0.05),因此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调节灵敏度有差异;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调节灵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两组治疗后调节灵敏度均优于治疗前。5.调节幅度(单位:D):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调节幅度度分别为2.75(1.75,4.00)、5.25(3.88,7.25),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调节幅度分别为1.25(1.00,3.00)、2.25(1.56,4.25)。组间比较,治疗组调节幅度中位数M=5.25较对照组M=2.25大,具有统计学差异(Z=-5.595,P<0.001),两组治疗方法改善调节幅度有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调节幅度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两组治疗后调节幅度均优于治疗前。6.眼轴长度(单位:mm):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4.22(23.55,24.59)、24.25(23.64,24.69),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4.09(23.64,24.78)、24.20(23.74,24.92)。组间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后眼轴长度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眼轴长度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治疗组眼轴增长幅度的中位数M=0.08,对照组为0.1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的眼轴增长速度慢于对照组。7.最小角膜曲率(单位:D):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小角膜曲率分别为43.21(42.48,44.31)、43.16(42.14,44.30),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小角膜曲率分别为43.44(41.86,44.36)、43.50(41.85,44.29)。组间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后最小角膜曲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小角膜曲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8.最大角膜曲率(单位:D):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大角膜曲率分别为43.16(42.14,44.30)、44.35(42.92,45.30),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大角膜曲率分别为43.50(41.85,44.29)、44.60(42.86,45.35)。组间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后最大角膜曲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328,P=0.744>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大角膜曲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9.散光(单位:D):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散光分别为1.13(0.90,1.53)、1.08(0.77,1.40),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散光率分别为1.12(0.81,1.54)、1.07(0.83,1.33)。组间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后最大角膜曲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274,P=0.787>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散光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Z=-3.729,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Z=-0.275,P=0.799>0.05)。10.前房深度(单位:mm):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前房深度分别为3.58(3.48,3.74)、3.60(3.49,3.74),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前房深度分别为3.60(3.49,3.74)、3.65(3.50,3.79)。组间比较,两组近视儿童治疗后前房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1.608,P=0.108>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前房深度无统计学差异(Z=-1.352,P=0.179>0.05),对照组存在差异(Z=-2.360,P=0.017<0.05)。11.安全性评价:两组在治疗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副作用的病例均为0。结论:1.视宁口服液联合配戴框镜治疗比单纯配戴框镜治疗儿童近视更能明显改善视力,但在改善屈光度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近视儿童的调节能力,视宁口服液联合配戴框镜治疗组在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框镜治疗对照组,但在改善屈光成分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和眼轴长度的幅度方面,两组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4.改善轻中度近视儿童视力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改善屈光调节能力和控制眼轴增长速度。5.两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表明其为安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