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属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花金龟亚科(Cetoniinae),是葡萄、苹果、玉米、番茄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本文以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GC-MS测定糖醋液挥发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利用触角电位仪及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白星花金龟对不同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以及嗅觉行为反应,筛选出具有电生理活性及引诱活性的挥发物质;使用配方均匀设计的方法将筛选出的挥发物配制成不同配方,并再次进行嗅觉行为反应的测定,确定最优配方;使用扫描电镜对白星花金龟雌、雄虫触角感器的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阐明雌、雄虫电生理反应及嗅觉行为反应产生差异的结构基础。为白星花金龟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途径。本文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糖醋液挥发物的物质组成及日变化动态通过GC-MS测定了配方为白砂糖:食用醋:水:白酒=4:3:2:1的糖醋液挥发物的物质组成,共发现30种挥发物质,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挥发物的种类及含量也随之变化,醇类、醛类及酯类挥发物为其主要组成成分,其中酯类挥发物种类最多,且含量较高。(2)白星花金龟对不同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3个试验浓度(10μg/μL,1μg/μL,0.1μg/μL)下的15种挥发物均能够引起白星花金龟雌、雄虫的触角电生理(EAG)反应。其中雄虫对同一种挥发物3个浓度间触角电生理反应值无显著差异,对2-3个试验浓度均具有显著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挥发物为:异戊酸、二氢月桂烯醇、2,3,5,6-四甲基吡嗪、肉桂醛、苯甲醇、2-苯乙醇、己酸、异丙醇、肉豆蔻酸、2-环戊基环戊酮;而对于雌虫来说,同一种挥发物3个浓度间触角电生理反应值仅2-苯乙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随浓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对2-3个试验浓度均具有显著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挥发物为:2,3,5,6-四甲基吡嗪、肉桂醛、苯甲醇、2-苯乙醇、己酸、异丙醇、肉豆蔻酸、2-环戊基环戊酮。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同一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2,3,5,6-四甲基吡嗪、肉桂醛、苯甲醇、2-苯乙醇、己酸、异丙醇、肉豆蔻酸以及2-环戊基环戊酮的多个试验浓度下均出现雌虫触角电生理反应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雄虫的现象,且从整体上看,白星花金龟雌虫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值也要高于雄虫的反应值。(3)白星花金龟对不同挥发物及配方的嗅觉行为反应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均对顺-3-己烯醇具有极显著的趋避性。雌、雄虫之间具有趋向性的挥发物亦有所不同,其中雄虫对己酸、正己醇、1-辛烯-3-醇及正己醛具有极显著的趋向性,肉桂醛和2-苯乙醇仅达到显著水平;雌虫则对2-环戊基环戊酮、己酸、辛醛、1-辛烯-3-醇、异佛尔酮以及正己醛6种挥发物均具有极显著的趋向性。7组配方中,雄虫对配方1、配方2、配方5及配方7具有较好的趋向性,而雌虫仅对配方2、配方5及配方7具有较好的趋向性,配方2对雌雄成虫均具有最佳的引诱作用。(4)白星花金龟触角的超显微结构白星花金龟成虫触角共10节,由柄节、梗节、5节鞭节棒状部及3节鞭节鳃状部组成,雄虫触角(2232.24±81.96μm)极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034.82±18.09μm)。通过电镜观察,其触角上共发现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I型以及B?hm氏鬃毛,雌、雄个体间在感器的类型及分布上无差异,但雄虫的锥形感器长度极显著高于雌虫,且雌虫的腔锥形感器I型同样极显著高于雄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