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心脏功能检查方面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生理和物理的局限性,在同一时刻只能采集到图像的一个傅里叶编码系数,所以成像速度较慢。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基于k-t的成像技术比如k-t SENSE和k-t PCA,利用成像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性,能够将采样加速比提高到8倍以上。由于它们利用成像序列的时间冗余性,对成像对象的运动特别敏感,不能移除运动导致的伪影,从而造成重构图像在空间域的模糊。为了使得标准的基于k-t的成像技术能够运用于成像对象具有较大运动的场合,以提高MRI技术的适用性,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多步配准过程来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在提取心脏局部图像序列方面,利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特点,先对图像序列求标准差,再对求得的标准差图像运用图像分割的方法获取区域最大的部分即为心脏部分;在具体配准时,选择基于互信息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双线性插值的插值算法以及One Plus One Evolutionary的优化方法,将心脏的运动近似成仿射变换,采用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依次进行平移变换、刚体变换和仿射变换,从粗到精地完成配准过程;最后针对图像序列的配准,采用相邻的两幅图像两两配准,求出一系列变换关系,然后从前往后依次替换成与第一幅图像的变换关系,根据变换关系便可得到配准后的图像序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并且比传统的仿射变换模型配准方法精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