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和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高校内部控制在保障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各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作用上越来越明显,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但最近几年,部分高校因过度融资引发的财务风险及一系列高校经济案件说明,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一般企业、金融机构等盈利组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相对成熟。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国家接轨,内部控制理论与应用在我国上升到新的层面。对于高校等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理论。因此,为了促进高校内部控制理论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将内部控制活动与实践的相结合,研究高校的内部控制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理论研究不能完全满足实践需求,本文回顾了内部控制发展历程,概述内部控制理论基础,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本质各特征,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剖析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选取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最新成果作参考,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出发,用两个层次划分高校内部控制要素,第一层次要素包括高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第二个层次为第一层次要素的细化,包括17个要素。尝试性的构建了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理论框架,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A高校内部控制为应用实例检验其有效性。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意义以及结构与框架等;第二、三、四章是理论部分:一是对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总结出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二是分析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结合高校频发的经济案件分析了我国高校内控的现状,这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前提;三是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进行了尝试性构建,并对其控制体系要素进行了细分;第五章是应用模型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部分,主要是从控制环境等五要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