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司法变革研究(1912-1928)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前期(1912-1928年)司法变革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司法观念的转型、司法独立的宪政设计、司法机构的组织建设、司法官的考选与培养,司法程序的革新与实践,以及变革的历史评价等。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前言介绍选题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研究的对象与运用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序论部分讨论了中国传统司法的基本形态问题。对传统司法的哲学理念、若干特征、表现形式作了扼要的介绍和梳理。  第一章探讨了民初司法观念的现代转型问题。首先对清末司法改制的缘起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分析;其次考察了民国的法治理想和建政之初的司法实践,对清末民初司法观念的现代转型进行理论分析。  第二章、第三章是以司法机构的组织建设为研究中心,主要探讨了审判机构、检察机构、新式监狱,以及律师制度的建设概况。通过研究,对民国前期在司法机构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遭遇的困境,以及存在的诸多缺失,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判。  第四章围绕着司法官的现代化养成进行分析考察,内容涵盖司法官考选制度及其实施、司法官的业务培养、任职规定与薪俸待遇、司法官的修养等。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司法官的现代化培养是此一时期司法变革的一大亮色,职业化、精英化司法官的存在,是维持民初司法威信不坠、司法领域独有一片生机的关键因素所在。  第五章以刑事诉讼的开展为考察中心,探讨了民国前期司法程序的革新与实践。通过对新式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凸现现代司法与传统王法之间的本质差异,进而宣示这种司法变革的历史跨越性。  第六章归纳了民国前期司法变革的成就,分析了阻碍司法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冈素,并且对司法变革作出客观的历史评价。  最后是结语部分,讨论了民国前期司法变革给予历史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同态加密算法提出了一种保护边权值信息隐私安全的节点间最短距离计算方法.该方法对边的权值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外包到云平台中.利用广度优先原理,云服务器
期刊
《明史·兵志》是人们研究明代军制时经常征引的基本文献之一。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其研究的力度却一直不够。鉴于此,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明史·兵志》从文献学角度进行考
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言,主要说明选此题目的原由和意义,并对此题目的研究现状作一概括总结。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虽然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对清代引见制度或多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介绍一种新型大空间高举架供热、通风、空调的末端设备;根据其本身送风方式的独特性,分析了这种新型暖通空调设备应用的效果,并和应用管道送风的空调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能比较,
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形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即沙俄政府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的时候。它起源于最先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和俄国军役人员。 16世纪末,沙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有关中国地方债务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地方债务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其对证券市场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本文的题目是德璀琳与近代中国。德璀琳长期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和李鸿章关系密切,是李鸿章对外交涉和开办洋务活动的助手。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德璀琳广泛涉足中国的内政外交,在晚清
用台阶仪、Normaski和原子力显微镜图貌分析了与HfO/SiO薄膜激光损伤密切相关的表面微结构缺陷节瘤、划痕和孔洞等缺陷的形态结构.用脉宽10ns的1064nm激光进行了损伤实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