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试图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探究建国初期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社会心态的变动过程、机制及其影响。
首先,考察了新区土改前农村的地权分配状况和传统农民心态的诸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农村社会各阶级在土改初期的社会心态,发现在新区土改初期农民普遍对这场运动表现出抵触、疑虑和彷徨。本文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宗族主义心态正是阻碍土改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重点研究了土改中的动员机制,因为在动员过程也就是农民社会心态发生嬗变的过程。“诉苦”作为一种有效动员的技术手段,它的作用是将农民日常生活的苦难上升为“阶级苦难”,从而培育出民众的阶级意识;而“斗地主”则是传统的村庄共同体彻底分裂,阶级心态取代原先的宗族主义心态。从而,农民对待土改的态度,由“迷惑”到“跟进”,并阐明了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再次,分析了新的农民社会心态的影响,农民产生了阶级认同,这种认同成为一种身份标签,影响了此后三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土改所塑造的社会心态也成为此后一系列政治运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在新区土改的过程中,农民由传统的宗族心态逐步走向阶级心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