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惑到跟进——建国初期新区土改中农民社会心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试图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探究建国初期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社会心态的变动过程、机制及其影响。   首先,考察了新区土改前农村的地权分配状况和传统农民心态的诸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农村社会各阶级在土改初期的社会心态,发现在新区土改初期农民普遍对这场运动表现出抵触、疑虑和彷徨。本文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宗族主义心态正是阻碍土改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重点研究了土改中的动员机制,因为在动员过程也就是农民社会心态发生嬗变的过程。“诉苦”作为一种有效动员的技术手段,它的作用是将农民日常生活的苦难上升为“阶级苦难”,从而培育出民众的阶级意识;而“斗地主”则是传统的村庄共同体彻底分裂,阶级心态取代原先的宗族主义心态。从而,农民对待土改的态度,由“迷惑”到“跟进”,并阐明了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再次,分析了新的农民社会心态的影响,农民产生了阶级认同,这种认同成为一种身份标签,影响了此后三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土改所塑造的社会心态也成为此后一系列政治运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在新区土改的过程中,农民由传统的宗族心态逐步走向阶级心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他文献
关于婚姻支付,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婚姻偿付理论、婚姻资助理论、财产继承理论。然而这些依从功利主义视角所做的分析大都局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所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父辈在城市中经历的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农民工夹角现象”。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难题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结合了不久前所发生的安徽C市某个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受一定的“导火索”激发就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民工潮”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社会,居住于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加快了流入城市社会的步伐,从而形成了各个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