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村镇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村镇建设和发展确定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对于村镇建设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恰当、适时的村镇建设标准体系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的规模,减少市场失灵现象,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有效性;而单一滞后的标准体系会降低村镇建设活动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用实施绩效评价模型及时的反馈标准体系的实施效果,实现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动态调整,有利于其更好的发挥对村镇建设活动的引导约束和支撑保障作用。在相关绩效评价基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的丰富内涵,为体系的实施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总结出体系的实施绩效以实施主体的反馈维度、实施阶段的效果维度以及所产生的效益维度三个维度进行表达,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三维框架。然后根据市场均衡和投入产出理论,介绍了体系实施绩效的理论测量表达。在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反馈、效果、效益三个维度的10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并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内涵予以详细的剖析。采用基于集值迭代法和熵值法的综合集成赋权法来确定实施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理论与物元理论相结合的模糊物元分析法对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价,以此构建实施绩效评价模型,并对村镇规划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际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策略和建议,以有效的提升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为标准体系的实施绩效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保障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规范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与运行,促进了我国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