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公民听证会是保留至今的最常见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正式形式。听证制度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我国的发展仅有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听证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价格听证、行政处罚听证,到现在的与公民直接利益密切相关的立法听证、行政许可听证。我国公民正在通过听证制度的形式广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制定公共政策之前,公开举行由利害关系人举行的听证会,广泛的听取公民的意见,以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有效的听证制度表现为公民充分参与听证会,然而,如何在听证会上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真正体现民意。听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如何,如何实施,如何科学改进,对现阶段来说是一个难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国内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听证制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针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听证制度等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较为准确的进行障碍性分析。本文在国内听证制度程序和形式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听证制度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应用的现状,并对阻碍听证制度作用有效发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案例,深刻剖析产生困境的原因,以期最大程度的发挥听证制度的作用,探究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听证制度的对策,从而使公共政策以公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导向,使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其制定和实施得到大多数公民的支持和拥护,实现政府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