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植物,是亚热带常绿果树。我国枇杷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20个种类(包括种、变种和变型),但只有一个种,即普通枇杷(E.japonica Lindl.)为栽培种。栽培种的离体培养、形态建成和植株再生已有不少研究;而19个野生种在这些方面却鲜有研究。因此,开展野生枇杷的离体形态建成及其相关研究,对于野生种的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栽培枇杷品种‘解放钟’为基础材料,设计不同的激素组合以及碳源种类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再分化诱导的影响,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南亚枇杷窄叶变型(南亚窄叶)、广西枇杷、台湾枇杷以及本课题组获得的杂交材料‘解放钟’枇杷×栎叶枇杷和‘解放钟’枇杷×台湾枇杷;第二部分是从第一部分的结果中选取生长较好的愈伤组织,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了解枇杷离体形态建成过程;第三部分是从第一部分中选取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利用HPLC测定愈伤组织中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的含量,以期获得可溶性糖与枇杷离体形态建成关系的基础资料。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MS+BA0.2 mg/L+KT0.2 mg/L+2,4-D1.0 mg/L+蔗糖30 g/L适用于诱导‘解放钟’枇杷、南亚窄叶、台湾枇杷、‘解放钟’枇杷×栎叶枇杷和‘解放钟’枇杷×台湾枇杷组培苗叶片的愈伤组织,除了‘解放钟’枇杷愈伤诱导率为93.00%,其余的都为100%。而同样的培养基,对于‘解放钟’田间植株叶片愈伤诱导率仅为11.00%左右,褐化率却有89.00%左右。广西枇杷组培苗叶片在MS+BA0.4 mg/L+KT0.2 mg/L+2,4-D1.0 mg/L+蔗糖30 g/L或者MS+BA0.2 mg/L+KT0.4 mg/L+2,4-D1.0mg/L+蔗糖30 g/L这两种培养基上均可以获得98.20%左右的愈伤诱导率。(2)‘解放钟’枇杷、南亚窄叶和广西枇杷组培苗叶片愈伤诱导过程中,以蔗糖或者山梨醇为碳源的愈伤诱导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的高,而且愈伤组织质量也较好。但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能力较低。‘解放钟’胚性愈伤组织在MS+KT3.0 mg/L+NAA1.0 mg/L+蔗糖30 g/L和MS+KT3.0 mg/L+NAA0.1 mg/L+2,4-D0.1mg/L+蔗糖30 g/L这两种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2.00%和4.00%的生根率,但生根的愈伤组织不能再分化出芽。而野生枇杷的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很高,形态建成能力差。南亚窄叶,广西枇杷和台湾枇杷茎段只有在MS+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或NAA0.3 mg/L的培养基上能有一定的形态建成能力,芽苗数较高和长势也较好。(3)离体形态建成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解放钟‘枇杷愈伤组织能形成明显的拟分生组织、维管结节以及畸形体胚,南亚窄叶和广西枇杷愈伤组织大多形成畸形的体胚,这些畸形体胚不能发育成苗。(4)愈伤组织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因培养基中附加的激素的种类、浓度和碳源而异,虽然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醇可提高愈伤组织山梨醇含量,但分裂旺盛的愈伤组织山梨醇含量一般都很低,而且山梨醇含量较高的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率较高,再分化较困难。结果表明:虽然山梨醇是枇杷等蔷薇科糖代谢的主要成分,但它并未显示出对枇杷属植物离体形态建成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