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文学中的‘奇怪的二人组合’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老年的大江健三郎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反复提及“奇怪的二人组合”。一般认为,“奇怪的二人组合”是大江后期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可以说,“奇怪的二人组合”是打开大江后期文学世界的钥匙。本论文围绕“奇怪的二人组合”,以《被偷换的孩子》为文本,对大江作品中“奇怪的二人组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一章论述了作为大江文学方法的“奇怪的二人组合”。这一概念出自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无法称呼的人》。受其启发,大江也提出了自己的“奇怪的二人组合”。大江为后期三部曲写了题为“长江古义人与小说作者的对话”的附录,其形式本身也是“奇怪的二人组合”。“奇怪的二人组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本论文认为在《被偷换的孩子》中是以生者与死者对话的形式出现的,从《被偷换的孩子》开始,经《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作为小说方法的“奇怪的二人组合”在大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第二章分析了《被偷换的孩子》这一文本。论述了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小说虽取材于自己的妻兄兼好友伊丹十三的自杀,但通过在作品中采用民间传说和漫画的结构,突破了私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限制。同时笔者认为,通过采用森达克的漫画,凸现了《被偷换的孩子》这一作品的互文性,巧妙的表现出吾良是被偷换的孩子,他与古义人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为实现作品中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作者在叙述中采用了“田龟系统”这一结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被偷换的孩子》的过程中,已经有明显的“奇怪的二人组合”的方法意识。第三章分析论述了作为人物关系的“奇怪的二人组合”,考察了作品人物关系及其原型。通过解析“那个事件”对“奇怪的二人组合”的影响,试图说明在《被偷换的孩子》当中所表现出的自我救赎的主题。本论文以“奇怪的二人组合”为切入点,分析了这一方法在大江文学中的形成过程,并以《被偷换的孩子》为文本,分析了作为方法的“奇怪的二人组合”在文本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奇怪的二人组合”,可以清楚地解释大江后期创作中追求的方法意识及自我救赎的文学主题。
其他文献
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之一是成本控制,其成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成本控制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房地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通过化学手段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仿生材料,它是将功能单体在模板分子(目标分子,又称印迹分子)的存在下交联聚合,然后洗脱除去模板分子。这样制得的聚合物
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在表现都市与女性的题材上都有相似之处 ,她们都关注都市生活 ,都将视域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 ,显示出鲜明的市民立场和女性关怀意识。所不同的
本研究探讨了公共管理人员职业生涯高原的结构,还首次将多维度的工作倦怠、工作绩效概念引入职业生涯高原的后果变量研究,探讨职业生涯高原对工作倦怠、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具体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质管理圈管理方法管理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神经外科患者术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更多地是研究教法的改变,对教学内容关注不够。在人们的意识里,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教材。由于对教学内容的模糊认识,教师对教学内
《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里,他描述了两类不同性格的女性。她们代表了作者生活观不同的方面,构成了萨克雷对女性的矛盾观点。
对于癌症、尿毒症患者来说,疾病所带来的压力不仅仅是躯体方面、经济方面的,还涉及到心理方面的压力。随着医学治疗模式从单纯的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们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 ,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 ,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 ,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
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相比之下,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的科学研究就比较少。因此,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