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液体翻滚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液化天然气(LNG)翻滚问题为工程背景,研究多组分液体翻滚发生临界条件、翻滚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预测模型。翻滚是LNG储存运输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的—种事故——在LNG储罐内存在密度分层时,环境漏热作用下上层LNG中的甲烷优先蒸发,液体的重组分含量相对升高,密度变大;由于分层界面阻隔了液层间的自然对流运动,下层LNG吸收的热量仅少量通过导热传递至上层液体,导致下LNG的温度升高,密度逐渐降低。当液层间的分界面不稳定时,LNG将会发生翻滚,控制不当,将会对LNG储运安全以及周围环境产生威胁。因此,为了预防LNG翻滚的发生,应该加强对翻滚发生的预测预警,本文利用遗传神经网络对翻滚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构建用于多组分液体翻滚发生条件、发生和持续时间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用MATLAB编写遗传神经网络程序代码。(2)以分层多组分液体翻滚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算例为基础,通过分析侧壁边界浮升流速度、主流区流场和浓度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及分层界面的迁移特征,建立了以初始浮力比、侧壁漏热、初始浓度差、初始密度差为输入指标,以临界浓度差、临界密度差和翻滚发生时间为输出指标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不同初始条件下翻滚时刻特征指标的提取,获得28组样本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样本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优化,结果表明种群大小为400,进化代数为400,隐含层数为9时训练效果最好,构成了4-9-3的神经网络结构;通过测试样本分析使用随机权值/阈值和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权值/阈值仿真误差,表明优化后的网络拟合性更好,预测误差降低了83.63%。将2组LNG模拟计算结果代入该神经网络,与原值相比临界密度差的相对误差最大为7.59%,临界浓度差相对误差最大为7.29%,翻滚发生时间相对误差最大为12.17%。(3)通过分析翻滚过程中的浓度分布云图、边界穿透速度以及储罐中心区的浓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建立了以侧壁漏热率、翻滚浓度差、临界密度差、临界穿透速度、最大穿透速度为输入指标,以翻滚持续时间为输出指标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不同初始条件下翻滚过程特征指标的提取,获得28组样本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样本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优化,结果表明种群大小为400,进化代数为400,隐含层数为9时训练效果较好,获得最佳网络结构5-9-1;通过测试样本分析使用随机权值/阈值和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权值/阈值仿真误差,表明优化后的网络精确度更高,预测误差降低了18.37%。将2组LNG计算结果输入,翻滚持续时间相对误差最大为5.54%。
其他文献
磁斯格明子是手性铁磁材料中稳定存在的二维拓扑自旋准粒子。实验中观测到的磁斯格明子具有尺寸小、可擦写、具有极低的驱动电流密度等拓扑特性,以磁斯格明子作为计算存储单
水污染是21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我国有限的水资源不断遭受污染,造成水质恶化、水源污染,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成分逐年复杂。膜生物
视觉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最直接方式,客观地还原所见的世界是一直是人们的目标。传统二维显示技术只能简单反映空间景物内容,缺少深度等反映物体空间位置关系的关键信息,显
高光谱图像数据将反映地物空间几何关系的图像信息和反应地物辐射属性的光谱信息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高光谱图像通常由数百个相邻波段和狭窄波段组成,从同一场景的可见光谱
模切件是指将原材料按照预先给定的形状进行裁切和精密加工而形成的零配件。随着电子消费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模切件的海量需求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对模切件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
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方法存在转矩脉动较大,超调量大等缺点。首先采用将模糊控制和传统比例积分调节器(PI)结合起来的方式;同时针对数字信号处理器(D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涉及加密货币,金融,物联网,医疗等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应用中产生了海量的交易数据,这为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区块链数据,了解和解决相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话系统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话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种:任务导向型对话系统和非任务导向型对话系统。面向任务的系
随着大数据新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持续监控应用场景,例如大型基础设施网络监控和疾病实时监控等。在这些场景中,数据流上聚类、分类和模式挖掘等问题都是研究者关
行政协议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其中涉及行政协议解释纠纷的案件不占少数。目前,我国法律规范尚未明确行政协议解释的司法审查规则。在现有的司法裁判中,行政协议解释司法审查主要存在两种路径:公法模式的审查思路与私法模式的审查思路。但是,我国司法实践关于公私法模式审查路径选择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部分法院随意选择审查路径,造成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最终的司法认定结果也存在偏差。公法模式与私法模式审查思路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公法模式审查思路的,法院认可有关行政机关的优先解释权,法院在有关行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