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适生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原产于北美,是我国重要的外来林业入侵昆虫。1998年传入我国山西省,之后迅速扩散至周边省份。在我国寄主主要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从入侵至今造成大量的油松死亡,给我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理清我国红脂大小蠢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一步找到其扩散机制,为下一步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使用红脂大小蠹最新分布数据,基于Maxnet最大熵理论进行了适生区预测,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微卫星序列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更新了我国红脂大小蠹的最新分布范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地理坐标范围为 N35.31°-41.42°、E108.84°-118.94°,海拔 388m-1824m。(2)利用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追溯获得的最新全国分布数据与文献中分布数据,基于当前气候条件与未来气候条件进行了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预测。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均为0.997。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红脂大小蠹的适生范围主要为N30°-45°、E100°-125°,大部分都落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高适生区主要为山西、陕西、北京、辽宁、河北几个省份。预测得知红脂大小蠹下一步的扩散趋势为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包括吉林、黑龙江、四川等省份。未来气候条件下适生区有所缩小但东北部范围增大。两个结果都与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检疫措施阻止红脂大小蠹进一步向东北扩散,降低其扩散定殖的风险。(3)对采自内蒙赤峰、辽宁凌源(红脂大小蠹新分布点)、北京等8个地理种群82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红脂大小蠹种群单倍型数量较多,共出现23个,其中北方种群单倍型数量最多。存在一个共享单倍型H4,推断其可能为原始单倍型。北部种群以及山西沁水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单倍型数等遗传多样性指标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0.82、0.01014,这说明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可能是因为入侵时虫口数量较大,或者存在多次入侵的现象。此外,红脂大小蠹中国种群在贝叶斯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三枝。陕西延安、北京及内蒙赤峰种群聚在一枝,河北保定种群为一枝,山西沁水、辽宁凌源种群聚在一枝,所有红脂大小蠹中国种群和美国西部地区红脂大小蠹聚在一起,说明近年未有除美国西部外其它地理种群的红脂大小蠹入侵过中国。(4)基于9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选取的位点除A2外,全部为多态性位点,除位点A6外,多态信息含量值均大于0.25。不同种群中,山西吉县种群的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都较高。本研究的所有种群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但部分位点存在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现象。山西沁水种群和辽宁凌源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最低,河北保定和内蒙赤峰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最高。使用邻接法构建中国地理种群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说明:北部的红脂大小蠢种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就全国范围看,未发现明显的聚类规律。使用邻接法构建中国种群与北美种群系统发育树,所有中国种群与美国西海岸种群聚在一起,这与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学位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按照昆虫分类属鳞翅目(Leiidor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也被我国列为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为了明确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种群
三乙基硼烷所引发的自由基加成到醛亚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体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与利用手性辅基对亚胺类化合物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相比,不对称催化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远非理想。现有方法通过手性路易斯酸或手性Br?nsted酸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实现不对称诱导,需要使用大量手性试剂方能获得较好的对映选择性。由此可见,尽管现有方法已在当量水平上实现了立体化学控制,并指明了发展不对称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GML国际标准(ISO 19136,2007)和中国国家标准(GB/T 23708-2009)的实施,众多由人为创建或空间服务自动生成(如OGC的WFS)的GML数据迅速在Internet环境下大量涌现,而针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