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卒中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阻塞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业已成为成人获得性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正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导致运动控制和运动感知神经通路部分或完全阻断,从而引起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是目前康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肌间耦合,即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不同肌肉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能够反映大脑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脑肌电Copula因果模型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评估研究(61871427)”;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C04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阻塞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业已成为成人获得性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正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导致运动控制和运动感知神经通路部分或完全阻断,从而引起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是目前康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肌间耦合,即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不同肌肉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能够反映大脑皮层与肌肉之间不同层次的功能联系。因而,开展肌间耦合特性的研究可以探索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产生机制,有望为康复训练过程评估提供理论和生理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肌电信号的产生及其特点,综述了肌间耦合分析的研究进展,整理了几个主要的公共肌电数据集,并结合肌间耦合关系比较了不同类型的肌间耦合分析算法。针对现有的肌间耦合分析方法存在的种种局限性,确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将统计学中的Copula理论引入到肌间耦合分析中,为理解复杂的肌间耦合现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其次,针对现有的肌间耦合分析方法,如相干性和互信息,只能刻画静态耦合强度,且无法准确计算出线性和非线性耦合强度大小等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时变Copula互信息估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腕屈、腕展运动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在不同特征频段的耦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静态Copula函数,时变Copula函数对肌间相依结构的拟合优度更高,由时变Copula互信息导出的肌间耦合强度存在频段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频段越高,肌间耦合强度越低,而静态Copula互信息错误地低估了肌间耦合强度。再次,针对现有的肌间耦合分析方法,如格兰杰因果和传递熵,不足以准确识别出肌间因果信息流向,提出一种新的高斯Copula传递熵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频段的肌间因果耦合网络模型,通过网络拓扑参数分析肌间耦合的内在属性。实验结果表明,肌间耦合是双向的,不同肌肉之间在不同频段上的耦合作用情况同中有异,三角肌中束、后束和肱三头肌为肌间耦合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享有相似的耦合关系,而肱二头肌较为反常,为肌间耦合网络中的非关键节点,轻度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肌间耦合网络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最后,针对上述肌间耦合分析方法,缺乏对多通道信号之间直接和间接的非线性耦合作用的有效描述,提出一种新的R-Vine Copula互信息和R-Vine Copula条件互信息估计方法,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肌间耦合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表面肌电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符合尖峰厚尾分布,相比其他Vine Copula函数,R-Vine Copula函数在刻画肌间相依结构时更加灵活、合理,二元t Copula函数或许是最合适的成对Copula函数,肱三头肌和三角肌中束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强度,而肱二头肌、胸大肌与其他肌肉之间耦合水平较低,受试者之间的肌间耦合情况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伴随着拍摄设备的日渐普及,图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图像不仅可以记录日常生活,而且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获得视觉效果良好的图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有许多外界或者内在的因素会影响图像拍摄的质量,其中光照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低光照条件下获取的图像具有亮度低,噪声大,细节纹理缺失等缺点,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低光照环境是无法避免的,虽然可以在拍摄硬件方面入手提高图像
受到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此来推动能源转型。而风力发电因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发展最为迅猛。然而,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其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其并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运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的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不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进步,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日益趋于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航空航天和生活娱乐等各种领域当中,并且是当下工程技术和医疗康复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自发式脑电信号中的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脑电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小波软阈值的消噪方法。针
恶性皮肤病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而由于皮肤病变早期病症间差异小易混淆,导致患者耽误治疗。目前对皮肤病变图像分割和分类识别的主要方法还是依赖专业医生的经验,针对病灶区域的颜色、纹理、大小、形状等特征,较为主观的进行判断,这对专业医生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图像的多样性,医生的疲劳度和容忍度不断消耗,使得对图像的分割、识别的精确度得不到保障。传统的医学图像分割与分类方法往往针对特定的图像设计特征提取方法,导致
视网膜血管分割是进行眼底疾病筛查的重要步骤,在临床研究和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视网膜图像中的血管结构复杂,人工分割血管工作量巨大,如何精准有效地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自动分割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视网膜血管分割任务,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两种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广泛激活的多尺度分割方法。该方法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了深
随着脑成像技术和图论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利用脑网络技术从结构和功能上去深入研究人类脑区之间的连接以及人脑的工作模式。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脑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的属性,即在人脑中只有少数节点具有大量的连接,称为脑中枢节点。并且,这些中枢节点在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大脑功能(意识和认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研究发现多数的脑神经退化性疾病会导致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异常变化。由于中枢节点具有较强的连
近些年射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射频微波器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提升芯片及相关模组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需要针对射频器件在不同频率下的射频特性进行准确刻画。上述任务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为级建模的方式予以描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准确的三维全波电磁仿真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来描述。然而,随着频率增加,射频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传统的经验模型将不再适用,而通过电磁仿真
在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球轴承装配生产线之间信息化程度低、数据价值密度不集中、数据应用效率差等因素将限制轴承线上生产的产能革新与优化决策。因此需建立轴承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数据特点、设计数据处理计算架构进而实现工业数据在产线优化方面的可行求解算法。本文立足分布式系统架构(Hadoop),从轴承生产线历史工业数据的批处理、流处理及在生产线平衡优化问题上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入
无源传感器具有隐蔽性好、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目标定位、跟踪、监视、导航等领域。将多无源传感器量测融合,可以获得对目标更好的定位跟踪性能。目前大多数无源协同定位跟踪问题中,传感器量测噪声方差假定是固定不变的。而实际无源传感器测角和测距量测噪声方差随距离变化,因此需解决方差变化时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是否与实际情况更加贴合,距离相关特性对传感器-目标几何位置的影响。对此,本文研究距离相关噪声下机载
由于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易于配置等特性,使得该技术在军用或民用领域得到了灵活广泛的应用。在基于传感器网络的非线性系统中,考虑到单个传感器节点元件的功率和资源有限,在对其进行状态估计时采用分布式架构,令传感器网络根据其拓扑结构处理自身和邻接节点的信息,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节点间通信的成本。除此之外,采用网络通信协议可以有效缓解传感器网络系统通信时的网络拥塞现象,避免发生数据冲突。因此,针对基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