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储层微观驱油渗流机理是认识低渗储层渗流机理及提高低渗储层水驱油采收率的基础。本文针对青海油田KB和YIN低渗透储层,在对地质特征、储层敏感性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了单相水微观渗流特征,油驱水微观渗流特征、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及残余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微观单相水渗流特征表现出三种类型,即主通道驱替、多通道驱替和网状驱替;研究观察到当压力较低且稳定时,水只在特定的通道流动,在压力升高后才进入更多的通道,水相渗透率随之逐渐升高的现象,表现了研究区储层水相微观渗流的非达西渗流现象。2.研究区储层微观油驱水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均匀驱替型、非均匀驱替型两种形式,微观均质性较好的YIN储层油驱水主要以均匀驱替型为主,而微观非均质性强的KB储层油驱水主要以非均匀驱替型为主,通常情况下,油驱水后,均匀驱替型微观模型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明显高于非均匀驱替型的原始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平均高出39.76%。3.研究区微观水驱油过程表现为均匀前缘驱油、网状前缘驱油和前缘突进驱油三种形式,较为均质性的YIN储层水驱油过程主要以均匀前缘驱油和网状驱油为主,非均质性强的KB储层微观水驱油过程主要以前缘突进驱油为主;研究表明,均匀前缘驱油驱的驱油效率最高,平均可达51.15%,网状驱油的水驱油效率中等,平均可达41.83%,前缘突进型驱油的驱油效率最低,平均可达33.69%;4.研究区储层驱替压力对微观水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大,驱替压力提高1倍,水驱油效率提高6.4%-11.3%;驱替倍数对微观水驱油效率影响较小,但也有一定影响,注水倍数提高1PV,驱油效率平均提高2.75%-4.4%。5.研究区孔隙结构对残余油分布的影响较大;本次实验中主要出现了三种残余油类型:绕流形成的残余油,卡断形成的残余油,边角隅中的残余油;在本文研究的两个储层,绕流形成的残余油数量最多,约占研究区块残余油总量的70%-8096;卡断形成的残余油中,约占研究区块残余油总量的20%-30%;边角隅中的残余油占残余油总量的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