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共分绪论、知识之美(第一章)、知识之源(第二章)、知识之刃(第三章)及结束语五个部分。
绪论:明确提出周作人研究存在的三个难度。在对研究难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和研究重点。
第一章:知识之美,共分两节。第一节:以“草木虫鱼”系列散文为例,具体分析了周作人散文中知识在审美建构过程中如何生成丰富而具体的情感内涵和人文之思。第二节,以民间民俗系列散文为例,深入剖析了周作人散文中“知识”所具有的理性批判向度以及这种理性批判所焕发出来的智性之美。在这一章研究中,我们十分注重对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技巧的诗学分析。
第二章:知识之源,共分两节。第一节以周作人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构成为分析对象,主要探讨周作人独特的非正宗的别择法,以及这种别择法对传统知识结构的解构性。第二节,以“情理”与“常识”为尺度,探讨周作人如何建立自己的阅读方式与知识立场。在这一章研究中,我们注重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实现对周作人散文中知识的审美过程进行学理性的分析。
第三章:知识之刃,共分两节。第一节,以周作人对明末清初思想人物顾炎武、傅青主、刘继庄等人迥异时论的评价,来透视知识对周作人独到的历史评价眼光的形成所具有的内在意义。第二节,以周作人如何评价李贽、俞理初、王充为分析重点,联系周作人评价的文化语境,进而分析形成这种历史评价的历史/现实,显在/潜在,评价/对话的复杂结构。这一章的研究,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在研究中,我们建立了比较复杂的理论解析框架,目的是力图对周作人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有所辨析。
结论:总结知识及其审美建构对周作人思想与艺术的三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