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天人一体”思想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终其一生倡导的“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哲学思想,是我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观发展的继承者。“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虽初步创立于西汉,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古人对于上天与人类关系的初步哲学感悟,即天与人之间具有感应关系。此时虽尚未提及“合一”或“无二”,但已经认可天人之间存在哲学联系。行至北宋,源于孟子相关天人学说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至哲学顶峰。一方面,程颢、张载等哲学家将之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朴素思想,发展为人与天地原为一体;另一方面,在强调“合”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博爱思想。程颢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关系,不仅架构了天与人之间的哲学关系,而且奠定了天人关系的发展方向——“合”。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结合北宋历史背景阐述程颢“天人一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并纵向对比中国古代对于天人关系理论,深入探究程颢“天人一体”思想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程颢“天人一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天人一体”的层次体现,以期能为处理当今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而真正达到和谐状态提供哲学思辨角度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千百年来,人类从没有停下对时间的思索,它是一个重要问题。时间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纯粹哲学问题。因为时间是解答科学及哲学中的几乎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原点,时间观发生变化时就会掀起科学史上和哲学史上相应变革。马克思的时间观既是对西方哲学传统时间观借鉴,又是在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传统时间观的超越。马克思的时间观实质是社会时间观,社会时间与自然时间不同,社会时间是与人的实践、社会活动相联系
学位
当我们今天谈论起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以马克思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理论体系。而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又以唯物史观为最基本的代表。要想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菲利布篇》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对话录,它的主题通常被概括为“()()”(论快乐,伦理学的),然而它实际上讨论的是柏拉图的基本价值学说,而且还涉及到柏拉图的本体论和哲学方
简单的说,管理就是特定主体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其中人是管理要素中唯一能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