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HPV16/18),粘附分子CD44v6和凝集素β-半乳糖苷键结合蛋白-3(Galectin-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Galectin-3蛋白,原位杂交检测HPV16/18在72例食管癌,18例正常食管粘膜,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三种检测物与食管癌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CD44v6阳性高表达率为50%(36/72),CD44v6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上表达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P<0.01);CD44v6在正常食管上皮上表达亦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P<0.01);在高级别上皮瘤变上表达高于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ⅡB期食管癌CD44v6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57.89%(22/38)、23.08%(3/13),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食管癌临床分期中,Ⅰ期食管癌与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食管癌之间CD44v6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组织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与食管的鳞状上皮恶变有一定相关性。2、食管癌Galectin-3阳性率为58.33%(42/7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Galectin-3阳性率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上皮Galectin-3阳性率亦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瘤变Galectin-3阳性率高于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上皮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之间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与食管的鳞状上皮恶变有一定相关性。3、食管癌HPV16/18阳性率为55.56%(40/72)。正常食管上皮HPV16/18阳性率明显低于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瘤变HPV16/18阳性率低于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PV16/18阳性率明显低于食管癌,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P值<0.01)。HPV16/18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与食管的鳞状上皮恶变有一定相关性。4、HPV16/18与Galectin-3、CD44v6的表达在食管肿瘤临床分期上呈正相关,说明三者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协同作用。结论1、CD44v6、Galectin-3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2、HPV16/18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为食管癌病因预防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