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伴发轴性症状的疗效,以便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钛笼融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后伴有轴性症状45例患者,且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就诊福建省立医院,把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各15例)。三组均在手术1个月后治疗,对照组A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对照组B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针刺夹脊穴,治疗组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电针夹脊穴。4周后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VAS疼痛评分),并用动态肌电图中位频率(MF)的变化值作为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治疗4周后,对照组A的有效率仅为26.67%,对照组B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3.33%,说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B高于对照组A;三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F值高于治疗前,各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MF值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A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治疗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照组B均有效,对照组A疗效不能确定;三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和MF值两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B,对照组B优于对照组A。
结论:电针夹脊穴、常规针刺夹脊穴均为轴性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电针夹脊穴治疗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常规针刺夹脊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