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能降低行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脾脏肿大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接受含有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治疗后肝功能、脾脏大小及血小板的改变,并对比加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93例患者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有奥沙利铂的化疗组(n=40)及单用含有奥沙利铂的化疗组(n=53),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白蛋白、血小板、脾脏大小的改变以及近期疗效,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1年生存率、1年复发转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42.51 g/L vs41.43 g/L,P=0.517);治疗后贝伐珠单抗(-)组白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低于贝伐珠单抗(+)组(30.19%vs 52.50%,P=0.030)。治疗后两组的ALT及AST升高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为77.36%vs 87.50%,P=0.210和67.92%vs 85.00%,P=0.059)。贝伐珠单抗(-)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75.47%vs 55.00%,P=0.038),其治疗后初次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时间也早于贝伐珠单抗(+)组(4.48周期vs 5.95周期,P=0.013)。两组患者的Ⅲ/Ⅳ度血小板抑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66%vs 5.00%,P=0.889)。脾脏肿大的发生率在贝伐珠单抗(-)组中更高(39.62%vs 20.00%,P=0.043),并且出现的时间更早(5.71周期vs 7.14周期,P=0.030)。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在合并脾肿大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高(χ2=13,254,P<0.01)。93例患者随访期中均无失访。贝伐珠单抗(-)组1年生存率是81.13%,贝伐珠单抗(+)组为85.0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625)。贝伐珠单抗(-)组化疗后1年内复发或转移率22.63%,贝伐珠单抗(+)组为15.00%,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56)。贝伐珠单抗(+)组的TTP(疾病进展期)优于贝伐珠单抗(-)组(T=-1.956,P=0.047)结论:大肠癌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有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或单行患有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出现肝转氨酶升高。治疗后出现血小板降低及脾脏增大,在单行含有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中更明显。这种血小板的降低以及脾脏的增大,可能与化疗造成的肝窦损伤有关。
其他文献
安钢高线自投产以来,产品主要以高碳钢盘条和冷镦钢盘条为主,以弹簧钢盘条、圆环链用盘条、焊接用盘条和钢筋盘条等为辅。结合其自身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和产品技术要求等,
番茄红素是成熟番茄主要含有的色素,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防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等领域。基于此,介绍番茄红素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照临床研究观察知柏地黄丸通过肾藏精生髓主骨的机理干预化疗期的大肠癌患者,探讨其对化疗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重视整体治疗及宏观调
灵活就业人员是一类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参与率很低,制度也不完善。本文分析了其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社会保障的一些有别于正规职工的保障措施。
目的:构建过表达SGK3的p CDH-SGK3质粒并将其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的SGK3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研究SGK3在肝癌细胞中对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其对肝癌细胞在去甾体
<正>妊娠12周~16周妇女在孕期子宫明显增大,胎儿的骨骼也基本形成,胎盘面积逐渐增大,如采用钳刮术,不仅手术风险大,容易造成脏器损伤、羊水栓塞等[1],而且不利于患者的再次妊
<正>支气管结核是肺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约10%~40%伴有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且治疗上较为棘手,
薪酬管理对于人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高效能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业绩的有效手段。随着我
[目的]对比分析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辅助与开放手术术中创伤、手术效果、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8
槲皮素(quercetin, Que)是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黄酮类的天然药物之一。新近研究发现槲皮素能够降低乳腺癌、结肠癌、鼻咽癌、卵巢癌、骨肉瘤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基础研究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