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铅、镉的高灵敏度检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是一种很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良后果。重金属通过食物链沉积到人体中,可引起多种疾病甚至癌症,危害还可能遗传到下一代。因此痕量重金属的定量分析在药物、食品、临床和环境检测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电化学溶出伏安法是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之一。通常溶出伏安分析中所使用的电极主要是汞电极,然而汞也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它的使用因此受到限制,在一些国家甚至禁止使用。因此,许多人正在研究新电极来代替汞膜电极用于重金属的电化学测定。在2000年,J.Wang小组首次提出使用铋膜电极进行重金属检测,避免了使用汞电极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且性能与汞电极相当。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纳米级同轴圆柱体,两端各有一个由半个富勒烯球体分子形成的帽子。CNTs独特的电子特性使得在把它修饰到电极上时能促进电子的传递,同时,CNTs特殊的吸附性、大比表面积效应、表面带有的各种功能基团等诸多特性使它对某些物质的电化学行为能产生特有的催化效应。本文探索了多壁碳纳米管-Nation分散体系,并制备了碳纳米管-Nafion-铋膜修饰电极,成功应用于重金属铅、镉的高灵敏度测定,大大拓展了碳纳米管在电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选择阳离子交换剂Nafion作为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剂,得到均一稳定的分散液,滴涂于玻碳电极的表面,采用同位镀铋法制备出碳纳米管-Nafion-铋膜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层进行了表征。此修饰电极不仅具有碳纳米管的特性、Nafion的选择吸附性能,而且还兼有铋与重金属生成合金的性能。在pH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测定了铅、镉离子浓度,对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筛选。溶出峰电流与铅、镉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Pb(II)1~600μg/L,Cd(II)1~300μg/L;富集10min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Pb(II)50ng/L,Cd(II)80ng/L。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ICP-MS结果近似,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使用制备的碳纳米管-Nafion-铋膜修饰电极,分别采用0.5次、1.5次、2.5次微分溶出伏安法测定了溶液中的铅、镉离子。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此方法灵敏度更高、分辨率更好,达到了高灵敏度测定的目的。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ICP-MS结果近似,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紧紧围绕新型分子识别系统的设计及相关纳米材料的研究展开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用于气体分子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系统以及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生物传感器两大方面。在化学传感
学位
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精辟阐述“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关于党的建设的许
在Au(111)硫醇自组装膜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刻蚀加工了各种功能化纳米结构。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蘸笔”技术移除自组装膜及金基底   以烯丙基溴为
一、保护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内容立法应以经济建没为中心,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法机关只有适时地制定法律,保护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
“角色变,心系国事不能变;年事高,精神支柱不动摇;功劳大,奉献意识不淡化。”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是一个党支部的宣言,这个党支部就是省人大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世纪交替,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物质分子结构分析和含量测定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适用于水溶液等特点。制备具有热点密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SERS活性基底是SERS技术的关键,与分析中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步骤相结合可提高SERS检测的选择性,使其适用于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学位
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制备仿生传感器是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开展了相关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报道了一种基于分子
聚乳酸(PLA)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但同时存在着亲水性差、细胞亲和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在概述某些天然功能分子共聚改性PLA研
学位
阳离子聚合物具有结构可控、易功能化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在基因治疗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阳离子基因传递体系在体内应用时需要克服各种复杂的生物屏障才能传输到目标组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