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尔曼理论下《远大前程》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理论来自于翻译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并且指导着实践。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文学翻译活动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在翻译实践中,不同的译者会遵循不同的具体翻译标准,这必然会导致他们采取不同的的翻译策略。Great Expectations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已经家喻户晓。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同时通过对主人公匹普酸甜苦辣的生活进行深刻入微地刻画,中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跃然纸上。但对于其译本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前人的研究是从人物性格及心理地刻画、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叙事手法、人生观、道德观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翻译角度来叙述的比较少,更没有将作品置于某个理论下进行分析。安托瓦纳.贝尔曼的论文《翻译及对异的考验》于2000年被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译介到英语世界,使其在英语译届广为人知,同时贝尔曼的翻译理论也为后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广阔和客观的视角。但是关于其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以贝尔曼的翻译理论作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Great Expectations两中文译本,通过分析其理论在两译本中的应用,阐述该理论是如何在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中体现和影响的。具体来说,基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理论及其“对异的考验”,本文主要通过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十二种变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两译者在翻译Great Expectations的不同策略。通过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是由于受到翻译理论的影响和制约。用贝尔曼的翻译理论来研究Great Expectations两中文译本,不但丰富了原作中文译本的研究,又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贝尔曼的翻译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癌痛健康教育模型是否能够提高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疼痛认知。方法收集晚期癌痛患者64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建立癌痛健康教育模型,以模型为指导,对每例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患者癌痛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自我效能感得分及癌痛知识认知情况。结果64例癌痛患者中,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5
基于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结合AntConc 3.2.4软件,识别、阐释并说明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各源域的鸣值,发现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为战争隐喻、旅程隐喻、
基于Landau—Devonshire自由能理论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对生长在(001)SrTiO3衬底上的PbZr04Ti0603(PZT)/SrTiO3(STO)双层异质外延结构铁电薄膜以及不受约束的双层薄膜的介电响应与调谐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