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理论来自于翻译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并且指导着实践。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文学翻译活动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在翻译实践中,不同的译者会遵循不同的具体翻译标准,这必然会导致他们采取不同的的翻译策略。Great Expectations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已经家喻户晓。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同时通过对主人公匹普酸甜苦辣的生活进行深刻入微地刻画,中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跃然纸上。但对于其译本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前人的研究是从人物性格及心理地刻画、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叙事手法、人生观、道德观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翻译角度来叙述的比较少,更没有将作品置于某个理论下进行分析。安托瓦纳.贝尔曼的论文《翻译及对异的考验》于2000年被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译介到英语世界,使其在英语译届广为人知,同时贝尔曼的翻译理论也为后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广阔和客观的视角。但是关于其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以贝尔曼的翻译理论作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Great Expectations两中文译本,通过分析其理论在两译本中的应用,阐述该理论是如何在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中体现和影响的。具体来说,基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理论及其“对异的考验”,本文主要通过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十二种变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两译者在翻译Great Expectations的不同策略。通过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是由于受到翻译理论的影响和制约。用贝尔曼的翻译理论来研究Great Expectations两中文译本,不但丰富了原作中文译本的研究,又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贝尔曼的翻译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