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与混业: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初,中国金融机构在政府的提倡下开始了混业经营。1992年下半年为控制泡沫经济,中国学习美国处理大危机的做法,出台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1995年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分业经营模式有效地控制了银行资金向股市和房地产等行业无节制的流入,从而控制了金融风险。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11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基本保持了稳定。  目前在国有体制下包括分业经营在内的诸多政府监管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局势,另一方面也造成很多问题,诸如金融垄断、金融创新不活跃、间接融资比例高、资本市场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行业垄断以及政府企业化和行政化的监管。金融垄断直接造成间接融资比例高、竞争受压抑、经营效率低下、竞争力弱、金融风险高等问题;政府企业化和行政化监管造成了金融创新不活跃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而这又间接维护了四大银行的金融垄断格局,因此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对目前金融格局进行改革和调整。  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演变过程由于经济体制以及所处的国内外特殊的金融环境而有相当的复杂性。影响一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的因素较多,究竟是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经营模式演变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起到哪些作用,本文对于上述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不仅总结了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并且把美国的经验与日本、德国和英国的经验作了国际性比较,从而使得对当前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认识升华了一步,此外对中国当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演进过程中提供的政策性建议也使本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演变的历史,通过研究历史总结出一些经验并给予中国一些启示。全文分为六章。  导论。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主题和意义,接着介绍研究文献的评述、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论文的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以理论探讨为主。首先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加以界定;其次综述关于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相关理论。风险与效率理论认为分业有助于金融安全和稳定,防止利益冲突,而混业经营将会妨碍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第二章主要研究美国金融分业模式形成的历史。第一节研究了美国大危机之前的混业状况。大危机前金融机构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到20世纪初美国形成了全能银行式的货币托拉斯,对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很大影响;当时金融监管体系很不完善的,尤其对于证券业的监管,连一部联邦级的法律都没有;第二节研究了美国金融分业模式确立的原因。缺乏管制下的混业经营导致大量的银行资金通过借贷或者直接投资等方式涌向证券市场,制造了巨大的股市泡沫。第三节研究了美国金融分业监管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主要研究分业法案出台后至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金融分业模式运行。首先分阶段研究了美国分业监管下的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在经过了银行、证券业务和机构的分离以及二战以后,在50、60年代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分业管制下,银行和证券业都没有向对方领域扩张的机会和动力。  第四章主要研究美国金融混业模式的形成。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一节研究混业模式形成的背景。首先阐述从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金融业从极盛开始走向衰退以至于危机的状况;其次研究金融国际化背景下,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80年代后英国、日本等率先开始的混业经营已取得成效;金融市场出现综合化的服务的需求;主流的经济思潮转向自由化。最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混业变革所涉及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府三方的态度。第二节研究混业模式的确立条件。在90年代,通过金融创新,分业经营制度早已被突破;金融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商业银行,银行资金的安全不再成为担心的主要对象;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解决国际和国内金融危机的能力增强,混业模式确立的条件已经成熟。第三节研究了混业监管体系的形成。80年代以及90年代大量的金融法案的出台以及各种司法解释基本上已经推翻了分业立法,到1999年的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只是对先前法律制度以及司法解释的确认和总结而已。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国际比较。前面三章主要研究了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本章在与美国对比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日本、英国和德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历史。第一节比较了四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路径以及分业和混业的不同内容和含义。第二节从制度变迁供求理论角度分析四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政府、金融机构对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的不同作用,比较了模式演变的不同推进方式和手段。第三节比较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监管理论思潮的影响下,四国政府监管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以及监管手段,此外还总结了四国的监管经验。  第六章主要内容是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变迁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节主要总结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变迁的经验。由于目前中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分业向混业经营模式演变过程中,很需要吸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美国的经验包括:1、混业模式采用漫长的“渐进式”方式。2、金融市场需求对模式的强力推动。其中提出了美国、德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的处理态度导致的两国金融市场状况差别较大的问题。3、以金融创新推进演变的手段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4、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放松分业管制有哪些值得注意之处。5、美国监管体系的经验和教训。第二节研究了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历史、现状和利弊。研究了早期金融业混业经营状况、1995年分业经营模式确立的原因、现阶段分业模式下混业状况、分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还指出了混业推进中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业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形成了金融垄断、四大银行混业进程太快、金融创新不活跃、间接融资比例高、资本市场不完善、监管体系行政色彩强,监管法律不健全等。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是改变国有垄断的局面,形成竞争环境,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二是化解金融风险,维持宏观金融局面的稳定。第三节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选择提出制度性建议。与美国相比中国确定混业经营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发展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都存在很多的问题,而目前中国迫于国际的压力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政府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逐步放松以利率、分业管制等诸多行政性的监管措施,而金融国际化则意味着来自境外机构的竞争。目前政府的金融监管指导思想应该以“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在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的目标下,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结合中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特此提出如下建议:维持四大银行的分业经营;放慢混业推进节奏;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混业;淡化政府监管企业化和行政化色彩。  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史、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在研究时采用了上述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总结归纳法、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人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解读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史、分析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并提供相关建议。  2、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未来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供思路,是本文重要的研究方法。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实践为中国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各国政府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本国的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中国也将从本国利益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但是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相关规律。  论文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  由于时间仓促,本文在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方面有所欠缺,以后会在这方面加以完善。论文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本文分阶段深入研究美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演变历史。在对美国大危机之前的经营模式演变的历史研究中,指出货币托拉斯实际上就是全能银行,并对这种混业形式的形成原因和功过加以评论;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危机如何引发分业的突然确立没有明确的理论性解释,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做出解释:大危机引起制度决定因素——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力量发生突变,因而导致分业的突然确立。  第二、关于美国30年代的分业管制的目的,大部分学者都围绕“安全和稳定”来阐述。本文则提出分业目的实际上是安全与反垄断并重。  第三、提出了“分业已经被突破、监管体系成熟、金融结构发生变化”成为90年代美国混业模式确立的三个条件。提出了美国政府在90年代的混业推进中发挥了的积极作用。  第四、本文针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四大银行的国有垄断、金融风险以及要应对境外机构竞争的问题,提出金融业的模式确定应当以“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为原则,应当继续保持四大银行的分业经营以实现金融安全,防止垄断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对于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大机构的垄断,生存空间非常狭窄,因此可以考虑首先给予其制度上的支持,让它们先实行混业经营,营造整个金融业的竞争环境,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等到时机成熟再考虑大规模混业。这样既保证金融环境相对稳定,又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其他文献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血红蛋白酞链合成减少,或结构异常的遗传性分子病,其临床表现、从较严重的贫血到完全没有症状很不一致。在细菌、病毒感染或应用某些药物时可诱发急性溶血
对于因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细胞毒药物作用而致粒细胞减少,从而引起细菌感染的病者,立即应用大剂量抗生素联合治疗往往有效。对于反应缓慢或者毫无反应者输入正常献
我是1986年3月调入库尔勒铁路医院保健站工作的.那是1986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大约在22时30分左右从家里出发回火车站.记得那天天特别黑,因县城内街道上有少许路灯倒没有感觉到
终未向右电势增大、表现为心电图左心前导联S波超过同年龄的95%限值(超过该年龄组正常人95%可信限—译者),这一般认为是右室肥厚(RVH)的象征。但有人报告单独的左室肥厚(LVH)
V_1导联P波终末向量(V_1ptf)的临床意义,与左房大小,左房压,房内(房间)传导时间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心脏病学者比较注目的问题。早期,许多学者认为它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Ni、Ti、B4C混合粉末为原料制备Ni/TiB2-TiC复合材料,分析了Ni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TiB2 TiC复
汽车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新拓展的一项业务,这项业务的开展对于改善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汽车消费信贷在我国近几年来的发
在大城市,出租车市场受到各种各样的管制,如进入管制、数量限制、价格控制等等。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出租车市场是否应当管制、如何管制以及管制的后果进行
对载气式激光金属直接制造中承载粉末的载气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用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了不同载气流量的薄壁零件的成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送粉量一定时,随载气流量增大,薄
为了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施工成本的有效性管理,从而适应水利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的要求,以解决施工企业的生存及竞争问题,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性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