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油乳剂灭活苗制备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感染鸭的主要病毒病之一,群内发病率能达到100%,死亡率不高,在没有继发感染情况下死亡率在10%以下。主要表现生长发育迟缓,产蛋下降,甚至停产,对种鸭的危害性巨大,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极大地限制了养鸭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广陵区某养鸭场鸭群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头颈震颤,站立不稳,食欲废绝,个别病鸭排绿色稀粪。本文采集多份鸭病料接种鸡胚,分离获得了一株毒株,经RT-PCR鉴定该毒株为坦布苏病毒,命名为YZDTV-18。利用该毒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细胞感染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比对与鸭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最高,达97.5%~99.6%;与黄病毒科其他代表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遗传进化距离较远。毒株接种7日龄雏鸭能引起死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病变,该毒株EID50为10-4.15,表明该毒株致病性较强。毒株理化特性分析表明,对氯仿、高温、酸性、胰蛋白酶敏感,没有血凝活性。YZDTV-18株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后出现细胞凋亡脱落,进一步证明该毒株具有较强致病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有效及针对性的疫苗对于该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YZDTV-18分离株作为抗原,甲醛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45周龄父母代高邮鸭,分析疫苗对种鸭产蛋率、采食量、保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鸭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到为1:19,免疫鸭群在攻毒后采食量、产蛋率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未免疫鸭群在攻毒后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疫苗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免疫鸭在攻毒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而攻毒对照组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拉绿色粪便,并有死亡病例。发病鸭剖检可见卵泡出血,脾脏坏死,病理组织学可见肝脏脂肪变性及坏死,脾脏淋巴细胞浸润。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广陵区某养鸭场病鸭群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较强的坦布苏病毒,并以该毒株作为灭活抗原开展了对高邮鸭种鸭的免疫保护评价,研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防控及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1996年1月~2001年10月,笔者将经胃镜确诊并能坚持治疗、资料完整的47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排除胃溃疡、复合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CD)是对恶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1],我科在开展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对1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原则和一贯指导思想。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深
<正>烃源岩有机质TOC含量是评价含油气盆地和估算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东海陆架盆地面积广阔,地层充填巨厚,生烃物质充足,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勘探开发程度却很
会议
事件抽取是目前信息抽取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组织的自动内容抽取(ACE,Automatic Content Extraction)评测中的
会议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据考详址为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西北三里许张寨村),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享年69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所以学习后应该及时进行复习.复习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巩固,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