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义利观及其评析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末期,生产力的发展、政治领域的征伐不断、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荀子义利观形成的历史背景。荀子作为吸取百家之长的典范式人物,其义利观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他吸收了孔子以义为上的道义论、吸收了管仲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又对墨子的节用观和无差等思想进行了批判,最终形成了“义利兼顾、以义制利”的义利观。荀子义利观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他的性恶论、天人相分的思想和隆礼思想。荀子义利观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人生而有欲、隆礼以导欲、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这种兼顾义利的主张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又阐明了道德作为调节人们物质利益这一手段的重要作用,是礼义并用的义利观,因而荀子义利观又具有务实性、实践性和辩证性。荀子与孔子、孟子同为儒家杰出之士,在义利观上皆体现了道义论倾向,但三者由于在思想上各有侧重,因而又体现出一些不同。总的说来荀子沿袭了孔子以义为上的义利思想,又对孟子“舍生取义”的义利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荀子义利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作为荀子的学生吸收了荀子生而好利的观点;《礼记》吸收了荀子隆礼的思想主张,对人皆有欲的观点做了说明;王充和王夫之作为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也对荀子生而有欲的思想进行吸收,肯定了满足人们基本物质欲求的合理性。荀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其义利观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和自身的阶级立场,他的义利观又在立论基础、实现途径等方面存有一定局限。荀子的义利观是对同时期思想家观点的提炼和升华,他看到了物质的繁荣和发展对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合理借鉴荀子义利观的有益成分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极有裨益的。
其他文献
在高中众多学科中,生物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知识对象均来自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多是活生生的熟悉事物,对于它们,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在政府间财政安排上占据重要地位。均衡性转移支付是其中唯一完全按照规范化的公式进行资金分配的转移支付方式,因而在均等化地区
儿童的思想并不成熟,所以更富于想象,营造意境;他们的思维并不复杂,所以能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化作有形;他们的储备并不丰富,所以语言简约纯净,无过多的修饰……这一切并不是缺点,反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对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引用及其带来的影响也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其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社会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个性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教育正在转向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本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注重综合化、个性化学习……”确实
面对着新课改的形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仅仅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更应该成为激励者、辅导者以及培养者。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各种课改理念,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在探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
语文课渗透思想教育,一般以教材为依据,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教材的内涵思想性,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但如果能将教材内涵的思想性与孩子对教材思想内容的认识实际有机结合
化学学科是初三阶段的一门新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学生要在初三一年学完这门学科,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对于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保证学生
本文全面分析了以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态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看点少、吃点少、带点少、环境差等“三少一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促进农业生态园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