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特色腌制冬瓜风味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腌制冬瓜由于其浓郁的风味深受浙东宁波地区人们的喜爱,它主要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作用,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为冬瓜表面耐盐的乳酸菌创造了生长条件。乳酸菌发酵主要产生乳酸,使腌制体系 pH下降,进一步抑制耐盐但不耐酸的腐败菌生长,从而达到延长保存期的作用,此外乳酸菌发酵还会产生乙醇、乙酸、乙偶姻等挥发性成分形成腌制冬瓜的独特风味。目前国内腌制冬瓜的生产主要采用传统发酵法,其产品稳定性难以保证,而研究冬瓜挥发性成分并探讨其形成过程能够为生产稳定的腌制冬瓜产品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比较了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腌制冬瓜的挥发性成分,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条件,同时分析了不同腌制时期冬瓜卤水样品 pH、乳酸菌总数和细菌总数、还原糖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结合主要的蔬菜发酵菌株探讨了腌制冬瓜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形成过程。  采用SDE和SPME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GC-MS分析了腌制冬瓜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SPME法检出42种挥发性成分,SDE检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共有6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酸类物质5种、烃类物质11种、醇类物质13种、醛类物质10种、酯类物质5种、硅氧烷类物质6种和其他类物质8种。SPME法对低沸点、高挥发性成分检出较高,而SDE法对高沸点、低挥发性成分检出较高。综合考虑,SPME法更适合腌制冬瓜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选取取样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电解质的量和解吸时间等5个影响 SPME萃取效率的因素,以 GC-MS总峰面积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单因素实验。选择取样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三个对萃取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最后得出 SPME最佳的萃取条件组合为取样量2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5min、解吸时间5min。利用最佳的SPME条件组合结合GC-MS分析腌制冬瓜挥发性成分,得出腌制冬瓜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酸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其中醇类和酸类含量远高于其他类物质。  对不同腌制时期冬瓜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 pH先迅速下降,到第10d时达到最低值3.45,此后略有回升并趋于稳定;乳酸菌总数和细菌总数在腌制过程中都不断增加,但乳酸菌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含量在前10d迅速下降,10d后变化不大。冬瓜腌制过程中几乎不含抗坏血酸;草酸和酒石酸在腌制过程中变化不大;苹果酸在腌制初期大幅增加,此后出现较明显的下降;柠檬酸初期增加明显,此后逐渐趋于稳定;丁二酸在初期有所增加,此后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乳酸和乙酸在腌制过程中不断增加。腌制0d,冬瓜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5d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酮类和醇类;10d、15d和20d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和酸类。腌制初期,优势微生物为明串珠菌等异型乳酸发酵菌,能够利用糖类产生乳酸、乙酸、乙醇、乙醛、双乙酰、乙偶姻,2,3-丁二醇等。随着 pH的降低,明串珠菌的代谢受到抑制,被乳杆菌属取代,进入发酵第二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正型乳酸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乙酸,此外还有部分酵母菌活跃,产生3-甲基-1-丁醇和2-甲基-1-丁醇等异醇。随着糖分的耗尽,腌制冬瓜进入后熟阶段,酸类和醇类物质相互反应生成酯类物质,部分酮类和醛类主要由酶促反应或化学氧化反应生成,而二甲基硫化物的形成则与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燃料消耗占船舶营运成本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同时为了缓解温室效应,降低CO2的排放量,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制定并且通过了有关EEDI的决议,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
本论文应用食品流变学测量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几种淀粉及变性淀粉流变学特性以及甜味料和亲水胶体对小麦酸改性淀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小麦酸改性淀粉应用于凝胶型
水苏糖(Stachyose)是由半乳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构成的一种四糖,广泛分布在豆科和唇形科植物中,属于非还原性糖。水苏糖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其产品功效显著,故它的开发
本文主要对圆柱液膜射流的线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已知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表面波增长率是影响圆柱液膜射流稳定性的一个特征因素。但是从推导得到的色散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学习时报》从2019年12月9日到2020年2月19日,连续登载了23篇《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通读了这23篇采访实录,我再一次深深地受到感动,受到教育,同时也很有启发.1990年4月2
期刊
工会搭台服务职工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rn贺伯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钳工,从业30多年.他看到电视公告后,通过社会报名参加了首届“北京大工匠”比赛,并最终经过“工匠比武”“挑战
期刊
为促进《治安管理处罚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交流,更好地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改完善出谋献策,于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之际,福
期刊
本文参照单相流管道振动理论,针对气液两相流不同流型特点,从管道稳定性、冲击载荷、管道响应以及实例管道振动测试等方面研究分析气液混输管道振动的机理及特点。首先建立气液
学位
我国的国家监察体制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国家监察体制在监督公权力行使、防止腐败和推进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旨在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