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终端的恶意代码自动收集和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世界上首例手机病毒“VBS.TimoFonica”于2000年6月发现以来,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危害性不断增强。目前移动终端恶意代码发作时,能够破坏系统软硬件设备,窃取机主隐私信息,并可通过自动定制SP服务或拨打声讯电话来进行恶意扣费。这给移动终端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给移动终端的使用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针对移动终端安全方面的相关学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恶意代码样本来源单一,收集方式大都来源于受感染个体的反馈;恶意代码行为分析多依赖于专家经验,常采用的系统快照比对的方式易带来关键信息的丢失。   本文在调研移动终端安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借鉴了针对PC安全的相关经验,针对现有工作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了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自动收集和检测技术。具体工作包括:   1、研究移动终端恶意代码通过蓝牙、MMS、WiFi等接入方式的传播原理,模拟接入方式中所存在的漏洞来构建蜜罐系统,与恶意代码进行交互,进而收集。   2、研究针对Windows CE平台的API Hook技术以及DLL注入技术,研究如何通过这两种技术来构建Sandbox,进而实现对指定进程的API调用的劫持,记录API调用以及参数信息,最终获取指定进程的API调用序列。   3、研究基于上述API调用序列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文实现了移动终端蜜罐系统、WinCE平台沙盒和行为规则匹配检测算法。实验表明,蜜罐系统能够自动收集通过蓝牙、MMS传播的移动终端病毒;WinCE沙盒能够获取程序执行时的API调用序列,能够详细客观的反映程序细粒度的行为,可用来分析WinCE程序;行为特征匹配检测算法不仅能够检测原始病毒和加壳病毒,而且对于病毒变种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本文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工程培育资金项目(707001)的资助,项目名称:移动终端病毒检测技术。
其他文献
随着敏捷开发、终端用户编程等的流行。软件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受到了软件工程研究的重视。作为提升软件开发人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编程过程的复用利用已有方案解决新的编程
学位
目前,推荐系统在各种资源社区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得以应用,其中最主流的推荐方法便是协同过滤。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方法能很好的适应任何的数据集合。针对特定的数据集,人们往往根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和科技领域的革新重组了人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各种背景和身份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以及发布自己的信息。BBS、阅读
随着人们对搜索的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搜索引擎已经不能满足很多用户的需要,有时为了搜索一个内容而要查找几个独立的搜索引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搜索引擎出
数控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控系统中的整个运动控制核心的机床逻辑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其逻辑控制是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来实现的。PLC程序是使数控机床的各部件有效可靠工作的关键部分,因此PLC编程工具是数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蓝天数控系统原由PLC编程语言是SIPROM语言,一种文本化编程语言。本文正是针对蓝天数控系统对PLC梯形图与SIPROM语言相互转换进行研究与实现,实现图形化编程及
数据交换与集成旨在解决分布式异构系统间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的应用需求。信息化的实践证明,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一般都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这其间由于需求变化、技术发展和人为因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一种综合了计算机、微电子与通讯等多种学科研究内容的新兴的网络技术。它通常是由大量廉价的具有信息获取能力的节点组成自
候鸟迁徙行为过程主要中涉及到栖息地发现、迁徙路线追踪以及栖息地之间的活动关系等。如何寻找候鸟迁徙过程的栖息地、追踪候鸟的迁徙路线、挖掘栖息地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对候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繁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网上办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海量信息的涌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1][2]是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主要功能是将主机名映射为IP地址。DNS协议自身的安全缺陷使得它面临很多安全威胁。为了弥补DNS协议缺陷并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