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冀南民居以清末民初时期居多,受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民居院落地理特征、生产方式、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融入了建筑材料、科学技术、艺术审美、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种传统文化符号,体现了当地先民聪明、智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目前对这一地区民居的研究欠缺,成果甚少,尤其是对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从继承的角度,采取实地研究、资料文献收集、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冀南典型民居“两甩袖”“布袋院”在平面形式、建筑风格、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分析,深入阐述了该地区民居院落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和历史的各种文化特征,借以唤起人们对这一区域民居建筑的关注与保护。 本文为该地区民居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历史依据,并且对保护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济开发、旅游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社会效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设计,在今天高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强化人们的地域认同感,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同时还可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的精华得以广泛、深入的传承、更新和发展。二是人文效益。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研究,结合生态学思想,从建筑学的角度提炼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延续地方人文精神的设计方法,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地区知名度,增强冀南文化底蕴,推动历史人文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三是经济效益。通过对该地区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深入探寻其与现代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的结合点,提出可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体现传统地域特色的民居建设住宅模式,这不仅对推进民居住宅建设的标准化设计、产业化、农村民居住宅建设的市场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四是环境效益。传统特色的民居设计,一方面表达和传承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观念,同时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即适宜居住又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深入挖掘并普及这种古人“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于提高今人的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形成乡土田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创新性成果:1、第一次成系统地对冀南清末民初民居做深入研究。笔者着重研究了冀南武安、邢台等地区民居在平面形式、建筑技术、艺术、空间、要素、意境、布局、色彩、装饰风格以及院落中主体建筑功能分布等民居设计方法,对冀南民居设计特色、保护和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延续发展其在新时期的生命力,增补了冀南清末民初民居研究的空白;2、在保护利用和开发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引导居民肯定自身价值,参与振兴传统民居,采取投资保护、抢修、改造等方式,力求保护传统街区、街道、院落、民居风貌。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还原公共活动空间、改造商业区域的基础上,规划出一定范围的保护区,适度开发文化旅游业,重现昔日冀南传统民居的风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4月28日至5月2日,以“Mobile Infinity(世界的共振)”为主题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2016在北京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讨论了涵盖机器人、智能硬件、大数据、移动教育、移动医疗、互联网金融、智能汽车等众多行业最前沿的话题。  在今年的GMIC上,智能机器人分会场的门外就展示有一台萌萌的机器人,不过,无论是去年GMIC上日本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石黑浩教授带来的第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