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光果园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将水果生产、产品经营、农耕文化相结合,游客在果园内可观光游览、采摘果实、参与果品加工、体验田园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这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目前湖南果园正面临生产型向观光型的转变,但现阶段对观光果园的研究多侧重果园的果树选配与栽植方面。对观光果园的景观规划理论和方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本文针对湖南观光果园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分析,对湖南观光果园规划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观光果园的内涵、功能和特征,以湖南三个典型的观光果园为研究案例,从区位环境、功能布局、景观构成要素和使用者活动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湖南观光果园目前普遍存在景观特色不明显、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和配套设施不齐全的问题。2以景观生态学、果树栽培学、环境心理学和旅游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为指导,坚持多样性、体验性和突出地域文化原则,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条件,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分区与布局,运用不同种类果树的花期、果期的时间差和同类果树不同品种的果期(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极晚熟)的时间差,合理搭配打造四季果园。运用不同种类、不同配置方式的观赏植物丰富观光果园景观,重点打造道路和休闲节点的景观,营造特色植物景观,突出游赏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特色,打破传统生产型果园景观单一的局面。3选取怀化市辰溪县千岛观光果园作为实践案例,利用基地的自然环境,结合水果生产、休闲观光和文化展示的功能需求,将园区打造为“一心、两轴、四带、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划分为主入口区、药用植物区、果树采摘区、园艺体验区、垂钓桩景园区、综合服务接待区、阳光休闲区和次接待管理区。道路体系兼顾生产运输和观光游览需求,结合植物景观与水系景观,打造桃花岭、樱花路、丹桂道和紫薇径四条特色景观带。果园植物景观以果树为基调,以樱花、紫薇、桂花、红枫、银杏、二乔玉兰等观赏性树种为主调,自然山林为背景,将果园文化特色融入到配套设施建设中。观光果园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一种类型,对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