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与悲悯——综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宗教思想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自称为“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者”,由于其作品在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结构形式及审美风格等诸方面的独特性,被称为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当中最不“现实”的一位。我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风格与其个性化的东正教思想密不可分。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描写的罪人恶人之多,揭示的罪恶之深入令人罕见;但另一方面他对罪人与罪恶的表现又不是仅止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再现和揭露批判,而是表现出对恶的宽容,对人性的同情以及忏悔赎罪的意识,这使他的作品充盈着一种浓郁的悲悯意识。因此,本篇论文主要从“罪恶”与“悲悯”两个方面来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其宗教思想的关系。并且通过这样的探讨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要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和观念,它们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表达了关于人类生活和生命的“永恒的理念”。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磁县南城乡许多农民积极优化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自发组织成立了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种植蔬菜新特品种(子弹头尖椒、美粉8号西红柿),推行规模化订单生产
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极富盛名、颇有特色的作家。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评论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与其作品本身的内在张力不无关系。王安忆的小说,既有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文本和叙述这三个层面对80年代前后期报告文学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80年代报告文学在这两个时期的不同表征,并以此勾勒出其发展轨迹,尤其是凸显出8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