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也是农业生产不太发达的国度之一,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少﹑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业污染、农业生产内部污染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等问题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数量过剩,质量不高,流动性差等问题,影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如不想办法逐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借鉴舒尔茨在《经济增长与农业》[1]一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只有重视并提高农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本,才能走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而明确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农业发展演进中的不可持续性及主要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促进农村教育制度创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健全农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创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得到充分发育,运行机制也相对健全。但农村土地市场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还处于创新探索
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国策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凸显汉字的文化功能、融入古典诗词的鉴赏、注重民俗文化
学数学的途径很多,“做”中学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使得学习过程变得丰富、饱满、灵动,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发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的历史背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现代化程度不高的现实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均衡性、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相对低下,所有这些现实的内在综合
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住院号,农民,2017年6月25日入院。因“右脚趾疼痛3年,局部发黑、溃烂3个月。”入院。患者五年前因外伤术后。3年前右脚趾呈持续性疼痛、发凉,但仍可行
共产党员的生死观———由一封遗书想到的陈萱不久前,柴树藩同志(前六机部部长)不幸病逝,他的夫人陈欣同志给我看了他留下的一份亲笔遗书。柴树藩同志在遗书中向组织报告和向亲属
目前《金匮要略》的教学存在实感不强、可持续性不强和考核不契合临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进行了辨证论治情景模拟实训的教学改革探索,从教学效果来看,缩短了教学和临床
在语音教学中,应通过详细准确的语音教学指导,促进我国学生掌握英语弱读,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以智能电表为代表的终端量测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值得指出的是,由智能电表采集到的量测数据,除了能被用来进行电费计量之外,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
过去的20年中,全球的森林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认证的林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