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工耳蜗已经成为治疗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证范围已经扩大到有残余听力的患者,众多学者报道了应用微创手术技术保留残余听力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回顾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残余听力情况,第二部分在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第三部分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长期保留率,比较不同低频听力水平患者术后言语识别能力。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对2010年01月至2012年0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听力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诱发反应阈值(ABR阈值)、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阈值(AERP阈值)、听觉稳态反应阈值(ASSR阈值)。
第二部分制定相关检索策略,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获取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后坚持随访复查纯音听阈、言语测试的临床研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并对残余听力保留情况做Meta分析。
第三部分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29例患者的听力学资料,并对其术后残余听力及听觉言语能力进行随访,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水平及其他因素对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
结果:
第一部分近1/3 CI患者术前听力学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主观听力资料缺失。所研究987患耳中607耳(61.5%)有残余听力,其中73.2%患耳有低频残余听力。术前残余听力存在的患者中8.9%患耳低频听力较好(GLFH组),64.25%患耳低频听力较差(PLFH组),其余低频听力不存在。
第二部分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均为英文文献,研究对象138例,平均随访时间18.9个月,均纳入Meta分析,纳入研究质量不高,证据级别为2b级。经单组率Meta分析得到:残余听力保留率为76.9%(63.5%-90.2%),完全保留率为42.9%(34.9%-51.0%),部分保留率为31.6%(24.0%-39.2%)。
第三部分3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中有29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纯音测听,1年-2年后25例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术后1周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4%(21/29),部分保留率27.5%(8/29),术后18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18/25),部分保留率28%(7/25)。术后1周术侧耳500Hz处阈值变化最大。术后18个月非术侧阈值变化值与术侧阈值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18个月,GLFH组与PLFH组两组残余听力保留率均无差异。术后18个月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LFH组,GLFH组CAP、SIR问卷结果均在4级以上,P-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PFLH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术后言语识别率与植入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性别等未见明显相关性,语前聋患者术后言语识别率低于语后聋患者(P<0.05)。
结论:在CI患者中,超过半数的患耳存在残余听力,73.2%的患者低频残余听力存在;较好的术前低频残余听力可能预示较好的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很好的保留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可达到100%;CI患者术后残余听力可较长时间保留,电极对残余听力的长期保留影响较小,为术后获得较好的听觉言语功能提供基础;语后聋患者术后言语感知能力要优于语前聋患者,尤其是在困难聆听环境下;对于存在残余听力的患者,无论残余听力水平如何,均建议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