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是中医针灸理论与人类辅助生殖医学相结合,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来探讨补肾疏肝针灸法在加拿大东部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协同作用。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究补肾疏肝针灸对IVF-ET新鲜周期单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前瞻性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针灸对高龄DOR患者采用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2010~2015年的回顾性分析以及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中医针灸理论与人类辅助生殖医学相结合,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来探讨补肾疏肝针灸法在加拿大东部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协同作用。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究补肾疏肝针灸对IVF-ET新鲜周期单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前瞻性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针灸对高龄DOR患者采用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2010~2015年的回顾性分析以及2017~2019年的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5家生殖中心的新鲜周期单胚移植IVF-ET患者1292例,年龄25~42岁,至少有一个IVF-ET移植周期失败,在胚胎移植前后进行针灸各一次治疗加孕期继续针灸方案,观察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并分析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变化。前瞻性研究录用103例来自蒙特利尔5家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年龄为35~40岁,反复IVF-ET失败(经历至少1个移植周期)同时伴有胚胎质量差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前周期采用促排卵长方案未成功,后期改用微刺激方案兼针灸配合治疗。分析比较针灸对采用微刺激方案的高龄DOR患者的胚胎质量及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在微刺激方案开始前一周至胚胎移植后一周共4周的时间内进行针灸干预治疗,每周2次,30min/次,共8次。观察IVF-ET高龄DOR患者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血清性激素水平、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等指标。结果:1、补肾疏肝针灸对IVF-ET新鲜周期单胚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1)在移植日做两次针灸组的平均临床妊娠率(CPR)为67.41%,活产率(LBR)为60.76%;(2)按年龄分层后的临床妊娠率:<35岁(75.37%)、35~40岁(54.60%)、>40岁(42.47%),与<35岁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按年龄分层后的活产率:<35 岁(67.52%)、35~40 岁(49.57%)、>40 岁(26.55%),与<35岁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与加拿大2016年临床妊娠率(CPR)平均值相比:<35岁(75.57%VS 40%)、35~40 岁(54.66%VS 35%)、>40 岁(42.47%VS 29%),各年龄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疏肝针灸对试管婴儿微刺激方案的高龄IVF-ET DOR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1)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获卵数3.95±1.66、受精数3.14±1.2和优质胚胎数2.01±0.61均有提高;(2)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临床妊娠率(CPR)65%、活产率(LBR)34%、继续妊娠率(OPR)15%;(3)按照年龄分层后微刺激加针灸方案中的临床妊娠率与2019蒙特利尔生殖中心的临床妊娠率(CPR):35-37岁58%VS 44%、38-40岁42%VS 35%,P<0.05。结论:1、在胚胎移植前后分别针灸一次能够提高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单胚移植(eS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CPR)和活产率(LBR)。2、针灸可以改善微刺激促排结局,提高高龄DOR患者的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提高获卵数、受精数和优质胚胎数。3、针灸通过对子宫内膜形态的改善,能提高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及活产率(LBR)。
其他文献
临床研究一、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目的:1)系统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肾病科腹透中心腹膜透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I)的发病状况;2)全面统计出现CI的PD患者的证型分布,为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ESRD-CI)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对腹透中心的PD患者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v7.3)进行认知功能测定;2)对测定结果为CI的患者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一种以严重的低氧血症,气道功能障碍和肺部不受控制的炎症为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激活和M1表型的转化在肺部炎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作为一种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无论是细胞的存活还是凋亡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IFN-γ刺激巨噬细胞时
目的和意义: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各个证型,尤其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证候特点,及其治疗方案,以探索新加坡小儿患本病的特点,从而明确新加坡本地小儿患本病证的主要治疗方法,建立本地复感儿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对提高新加坡本地复感儿的临床治愈率具有实际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1月新加坡中华医院、新加坡菁菁中医诊所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湿热内蕴证的患儿1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并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年轻女性以及育龄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治疗效果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对于晚期、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其预后非常不好。近年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在人类癌症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其重要的调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多种复杂致病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丙磺舒(MPTP/p)诱导的进行性PD小鼠是公认研究PD的经典模型,但其分子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平台,系统性研究MPTP/p诱导的进行性PD小鼠模型制备过程中神经退行性变的动态分子变化,拟从转录水平探讨进行性PD模型小鼠中脑黑
目的: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Q-PC)与PVP K30的固体分散体(Q-SD),通过改善槲皮素(QT)的理化性质,来增加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评价Q-SD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卵磷脂和PVP K3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来制备Q-PC及Q-SD,运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进行物相表征,并测定药物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检测其在大鼠
目的:应用益气活血方的治疗方法,联合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疗效评价,并基于肿瘤微环境,探讨益气活血方作用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寻找新的有效的方法。方法:临床研究:收治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晚期肝癌患者(门诊及病房),经评估符合纳排标准,且自愿加入临床研究,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型,具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患者50例,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公民健康。肺癌中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被确诊时常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低。NSCLC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放疗、化疗外,鉴于其多致癌驱动基因突变这一特征开发的分子靶向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开创了精准治疗的新篇章。NSCLC靶向药的典型代表是针对EGFR突变的小分子
研究目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等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会导致硬膜外瘢痕、潜在医源性不稳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的发生或加剧。在开放手术中,术前邻近节段原有退变已被证实是术后ASDeg发
[目的]随着核能核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IR)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人类暴露于电离辐射的风险日益增加。晶状体是机体对IR最敏感的组织之一,IR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引起的晶状体氧化损伤是放射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因素。白内障是世界首要致盲疾病,目前除手术外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