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C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对于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作为特异性促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在肿瘤微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注意。本文通过对40例乳腺纤维瘤以及80例人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检测,旨在探讨VEGF-C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乳腺癌组织内部淋巴管生成因子的不同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生淋巴管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所承担的可能的作用机理,可能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80例人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40例乳腺纤维瘤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检测,观察VEGF-C的表达状态。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然后统计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标本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乳腺纤维瘤的组织标本中均没有发现VEGF-C的表达。40例乳腺纤维瘤VEGF-C均为阴性,8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率为72.5%(58/8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52例,VEGF-C的阳性率为80.8%(42/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的VEGF-C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阳性产物为鲜艳的棕黄色颗粒状,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VEGF-C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的VEGF-C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原发灶肿瘤细胞和周围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相互旁分泌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在淋巴管转移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VEGF-C,其表达状态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VEGF-C蛋白表达可能对人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和治疗价值。
其他文献
土木工程领域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土木工程安全性的影响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工程结构来说,可靠度表征了结构有效地承受荷载和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也是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起步之时的主要教学内容。随着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逐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是否有必要在中学进行教学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个人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体的成败。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社会需求,都需要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发展沟通能力。本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的实验方法,将心理学的注意理论引入到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得出一系列能够对留学生汉语课堂起指导作用的具体建议和方法,让学习者在课
我国既有的教育学理论偏重于“群体”的范畴,而对“个体”理论鲜有专论。然而,个体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当代教育实践的创新。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是中国教育学走向
采用黄伞的优良菌株黄伞1号进行了栽培模式试验,其结果表明:黄伞的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60%、木屑18%、麸皮15%、磷肥1%、石膏1%、石灰1%,料水比1:1 3,最佳栽培模式为菌袋出第
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发展观的有关原理,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广西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证的有机结合,较为深
目的:共情是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认为,共情有利于护患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病人的临床结局。对于护士共情的研究,需要有稳定有效的测量工具,杰弗逊共情量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人才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载体,也是现在企业的资源。如何开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