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边界构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边界作为建筑与环境的分界,在满足建筑内部功能的同时,还对其外部环境有重要的贡献,给予环境以特定的意义和氛围。在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筑边界作为连接和转换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媒介,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塑造。   文章从建筑边界的视角出发,探讨面向历史环境的新建筑边界构成。   文章通过对建筑边界的空间形态、属性内涵以及与历史环境之间的构成关系等方面梳理以及明确研究对象的相关内容。以面向环境时的整体构成方式--融合、对比、内外平衡为主线,结合新建筑边界与环境之间的形式关联和环境空间两种构成关系,归纳建筑边界在历史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对以边界为起点的新建筑设计的一般思路进行总结,进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尝试。   本文旨在发现和解释新建筑与城市历史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边界的融合表现为新建筑与城市历史环境之间的亲近,实现了城市文脉的延续,构筑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关系;边界的对比表现为与环境之间的疏远,满足城市历史环境的重塑性的要求,赋予了城市文脉的新内涵;边界的内外平衡则是对新建筑与城市历史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与复杂性问题的全面统筹。   面向环境的建筑边界构成是一个从外部到内部、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过程,以它为起点的建筑设计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是对历史环境中新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丰富。
其他文献
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己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西北地区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相对于全国及东部地
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乡村环境重要的组成元素,乡村民房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在当前的乡村中,大量民房被遗弃,应通过更新赋予这些建筑新的生命力。
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街道既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同时又是人们通行的重要空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机动化数量倍增的后果。
在我国城市住宅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居民越来越重视住宅建筑之外部空间及住区整体风貌塑造,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住区景观环境成为设计者、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和居民的关注
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面临着传统历史建筑不断地被拆除消亡,老城街巷不断地被改造拓宽,城市肌理为了适应新的城市
当今的世界环境日趋恶化,温室效应严重,太阳辐射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建筑的立面采光与得热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约建筑能耗、改善室内光环境和夏季室内热舒适有
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中的代表区域之一,对该地区农业聚落进行研究以指导今后的聚落营建,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以往主要在三个层面对聚落营建进行研究:对西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合理开发,实现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许多
本论文以景观构筑物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景观构筑物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发展趋向,以结构逻辑为研究平台来探讨现代城市景观构筑物的技术形态表达。   论文从结构建构的思想原
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事业发展迅猛,同时,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有厂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新住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