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聚落营建经验调查与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中的代表区域之一,对该地区农业聚落进行研究以指导今后的聚落营建,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以往主要在三个层面对聚落营建进行研究:对西北地区和绿洲聚落的宏观研究,对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和地区内传统民居的微观研究,以及该地区不同聚落特征间的相互比较。尽管上述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多采用平行的角度对聚落进行研究,研究思路不够系统、对比类型化不明显,得出的结论是不甚明晰的。此项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为河西走廊农业聚落的营建经验,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与人文等地域资源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系统化、类型化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聚落营建经验进行归纳与分类,调查造成该地区聚落营建体系多样化及产生分化的原因,旨在达到找出地域资源和聚落营建之间关系的最终目标。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河西走廊涵盖了以不同自然水系为依据的地理区划。地域资源在三大水系的差别源于地理地貌格局与气候环境的不同,并由此呈现出三种相似而又不同的农业聚落营建类型。尽管划分聚落营建的类型看似是基于聚落地理边界的,然而此研究创新地提出从地域资源的角度对聚落营建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在本质上依据的是地域资源的差异和其对聚落营建的影响。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1部分——界定概念(第1章绪论):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明确聚落营建经验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各构成要素涵义加以说明;并对研究的重点,即构成要素中与地域资源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梳理。第2部分——类型梳理(第2章):对河西走廊农业聚落作一概述,分析其发展脉络。河西走廊绿洲及农业资源的分布与该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密切相关,根据这一关联对应到河西走廊地区地理区划上,本研究将绿洲农业聚落依照河西走廊地区的水系划分为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三大区块。第3部分——分区研究(第3~6章):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从前述三大区块各选取代表性聚落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案例聚落营建经验及特点的共性和特性。多方位研究各类营建经验,说明在不同自然地理(地貌、气候等)、历史文化等条件影响下的聚落营建的特点及差异。第4部分——总结结论(第7章):探讨水系条件影响下三大区块聚落营建经验差异的形成原因,总结不同类型营建经验的共性,说明地域资源(包括以水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条件影响下的人文资源)与聚落营建之间的关系。论文从地域资源的角度对河西走廊地区农业聚落营建经验进行系统化研究,并用类型化的研究思路对其进行梳理;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类型农业聚落营建经验的比较研究,总结地域资源与聚落营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对未来的聚落营建合理利用地域资源提出启发,使资源利用的效益趋于最大化。
其他文献
参数化设计是数字化设计不断发展的新生领域之一,它能够很好适应当前社会条件下复杂、多变且快速的设计环境。参数化设计通过定义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变最与输出之间建立联系
本论文以新千年以后我国铁路客站的新一轮建设为背景,结合当今全球建筑推崇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分析我国铁路客站建设的时代特征,提出研究我国铁路客站建筑节能技术可持续性的
城市居住区中的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居民的日常行为及其心理、生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区公园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丰富
学位
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己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西北地区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相对于全国及东部地
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乡村环境重要的组成元素,乡村民房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在当前的乡村中,大量民房被遗弃,应通过更新赋予这些建筑新的生命力。
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街道既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同时又是人们通行的重要空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机动化数量倍增的后果。
在我国城市住宅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居民越来越重视住宅建筑之外部空间及住区整体风貌塑造,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住区景观环境成为设计者、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和居民的关注
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面临着传统历史建筑不断地被拆除消亡,老城街巷不断地被改造拓宽,城市肌理为了适应新的城市
当今的世界环境日趋恶化,温室效应严重,太阳辐射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建筑的立面采光与得热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约建筑能耗、改善室内光环境和夏季室内热舒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