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验证三联手法与针刺对颈型颈椎病人群的临床疗效与其颈部肌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I-DTI)参数值变化成一定相关性,探讨MRI-DTI对颈型颈椎病的诊治意义及可行性,为颈型颈椎病的预防、诊治提供一种新的科学方式和有效方法。方法:本研究采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三联手法与针刺对颈型颈椎病人群的临床疗效与其颈部肌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I-DTI)参数值变化成一定相关性,探讨MRI-DTI对颈型颈椎病的诊治意义及可行性,为颈型颈椎病的预防、诊治提供一种新的科学方式和有效方法。方法:本研究采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三联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的治疗皆间隔2天一次,每次30-40min,一周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和治疗前、后3.0T常规磁共振平扫及MRI-DTI扫描,并选取对应肌群的肌腹中心为数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参数值测量。一般选取颈椎第四椎体(C4)的后下缘水平进行参数测量,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颈椎两侧的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对应肌腹ROI内的FA值和ADC值。通过数据统计软件IBM 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差异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果:三联手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疗效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三联手法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以三联手法组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佳。经三联手法治疗后左侧头夹肌、颈夹肌、胸锁乳突肌的FA值降低,FA值比较分别是:P=0.04(P<0.05)、P=0.02(P<0.05)、P=0.003(P<0.01),FA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右侧头夹肌、两侧头半棘肌、右侧颈夹肌、两侧肩胛提肌、右侧胸锁乳突肌FA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右侧颈夹肌、左右侧胸锁乳突肌的ADC值降低,ADC值比较分别:P=0.017(P<0.05)、P=0.004(P<0.01)、P=0.008(P<0.01),ADC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侧头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左侧颈夹肌ADC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针刺的治疗后,左右两侧头夹肌、左侧颈夹肌的FA值降低,FA值比价分别是:P=0.04(P<0.05)、P=0.01(P<0.05)、P=0.005(P<0.01),FA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侧头半棘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右侧颈夹肌FA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左右两侧颈夹肌ADC值降低,ADC值比较分别是:P=0.009(P<0.01)、P=0.02(P<0.05),ADC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侧头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ADC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FA值和ADC值的变化并非是对称性降低或升高,说明颈型颈椎病人群颈部肌群的劳损也并非成对称性、规律性,这与人体的生活习惯、动作姿势等因素相关。改善颈部屈肌群劳损状态,可以影响MRI-DTI的变化,对疼痛等不适症状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结论:(1)三联手法与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其颈部肌群MRI-DTI之间呈一定相关性。伴随症状的改善,颈部屈肌群MRI-DTI参数FA值、ADC值降低。颈型颈椎病对颈部肌群产生微观结构的病理改变。(2)三联手法与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肯定,以三联手法疗效更佳,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3)MRI-DTI技术对于颈型颈椎病的临床预判安全有效,未来具有加强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的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据挖掘的手段,总结出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为社会服务。方法:通过学习韦贵康教授发表的文章、书籍、学生对韦贵康教授经验总结的相关论文以及长期跟随韦贵康教授出诊收集的病例为基础,了解其诊疗特点。并将收集到的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22.0和Cl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对比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内痔结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硬化剂与软化剂的临床差异,为治疗内痔提供临床依据及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期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入芍倍组、消痔灵组、手术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术后便血发生率、术后疼痛、硬结情况、术后并发症(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尿储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1)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i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探讨研究,为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中医
目的:观察应用五行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刺组通过释梦及临床症状等判定五行主导一行,为五行针灸判定五行主导一行提供新思路,也为应用五行针灸治疗不同疾病的多梦患者做前期基础准备。方法:将纳入的60例GER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五行针灸治疗,每天一次,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痰液中MUC5AC水平的影响,探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AECOPD的作用机制,为治疗AECOPD拓展新途径,为今后开发和利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84例符合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
目的:了解小儿儿童型“脾约”证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归纳其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了解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是否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方法: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南宁市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江南区范围内的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各2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者对小儿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询并填表。后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南宁市四城区范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中老年(年龄≥45岁)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住院病人,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代谢水平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T2DM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倾向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0年0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住院的181例
REITs市场的演进是基于法律、政策的后验变量。基于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经验,探讨中国公募REITs市场发展的两个关键核心问题,即底层资产的优质性与经营管理的优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公募REITs市场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将REITs产品与保障性租赁市场和养老产业相结合、推动底层资产结构升级、聚焦存量优质资产实现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以及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等路径建议。
目的:通过对广西地区多样本、多中心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并进行症状体征关联规则分析,认识广西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为广西艾滋病中医辨证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及症状关联的证候病机学研究”的病例资料。设计《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南宁市、防城港市、鹿寨县三地的无症状期及机会性感染得到控制之后服
目的:探讨中西医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脾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其临床症状、血清性激素、周期排卵率、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差异性,从中采取优势互补的方案,达到更有效的提高脾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本研究选择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妇科门诊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妇科门诊的符合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