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周期注聚现场试验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区块二类油层目前处于含水回升后期受薄差油层发育影响,局部井区层间矛盾较为突出,高渗层突进严重,薄差油层动用状况改善不明显,其中小于1米的油层动用厚度比例仅40.4%,井区含水回升速度较快。为有效挖掘二类油层剩余潜力,进一步提高注聚后期采出井聚驱效果,本文充分利用已有的动、静态资料,对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区块开发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优选8口注入井15口采出井开展周期注聚现场试验。通过结合层段发育状况、控制程度以及油层动用等状况,将周期注聚井组划分为三种类型,总体按照“周期与交替结合,浓度与强度搭配”原则,在注入周期、强度以及注入浓度优化的基础上,实施周期注聚分井组个性化参数设计:(1)以厚层发育为主的井组,个性化参数设计方案为周期注聚与交替注入相结合。该类型井组层间差异较小,注聚过程中油层动用差异比较大,厚油层注聚初期动用程度比较好,随着注聚时间增长,动用程度逐渐变差,所以厚油层设计为周期注聚,其它薄差层段设计为高低浓度交替注入;(2)以薄厚交互和薄层发育为主的井组,性化参数设计为高、低浓度交替注入。该类型井组特点是由于渗透率级差大,注聚过程中薄差层动用状况改善不明显;(3)以薄厚交互和厚层发育类型为主井组,设计为层段交互停注聚。该类型特点是油层动用状况随着注聚深入持续变差。根据方案优化设计结果,开展周期注聚开发指标预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实施周期注聚后,阶段累积产油0.946×104t,阶段采出程度5.82%,干粉用量64.4t,聚合物用量209.7mg/l.PV。与正常注聚对比相比,节约干粉16.5%,聚合物用量低53.3mg/l.PV,多提高采收率0.536个百分点。通过1年半的现场试验,周期注聚井组开发取得较好效果。在周期注聚过程中,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与周期注聚前对比,含水上升速度、采聚浓度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并提高了聚合物利用率,改善了层间矛盾。
其他文献
抛光轨迹规划是自动化抛光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抛光轨迹规划是获得高质量加工表面的关键。传统的曲面抛光轨迹规划方法由于轨迹的运动模式比较单一,容易导致抛光工件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除了开发新能源,还要有效利用现有能源,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在石油化工等生产领域产生的高温高压流体所携带的压力能常常被利用减
高速铣削技术凭借其优良的高效切削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行业,实现铣刀高能效符合“能源效率与低碳制造”的行业发展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能够
随着采矿、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不断发展,含铊废水不达标排放导致环境受到污染,铊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同时,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
在科技发展中,日益提高的人类生活水平同人们对机械振动控制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提高振动控制效果,一种使用磁流变技术的变参数半主动控制得到人们广泛研究。本文
近几年来,雾霾天气愈发频繁,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雾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悬浮颗粒物)。PM2.5可直接被吸入肺部,导致机
赫章亮岩Pb-Zn矿区位于黔西北Pb-Zn矿集区内,矿区内出露的中石炭统黄龙组(C2h)和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细晶灰岩普遍发育白云石化,形成较大规模的热液白云岩体。论文选取热液白
近年来,二维纳米材料凭借其出色的电学光学性能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作为一类新型二维材料,铼基硫族化合物Re X2(X=S,Se)具有低晶格对称性和弱层间
电絮凝(EC)方法是环境保护领域中最具有应用前途的电化学处理技术之一,也是研究和应用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该方法已在工程应用上应用于多种废水的处理,它能够用于处理和除去
牡蛎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在福建大规模养殖,年产量超过145.6万吨。但是由于C.angulata质地柔软、水分含量高,导致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