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县东南部方言及其变异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北地区的大同县是中国方言地理学的发祥地。1941年7月至1943年3月,著名方言地理学家、比利时神父贺登崧在大同县东南部、桑干河南岸的西册田村传教的同时,对该区域的方言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桑于河南岸的东、西部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并认为在大同县东南部桑干河南岸地区存在着一条明显的方言边界线。但目前方言学界一般认为大同县方言与大同市方言的差别很小,大同方言包括大同市和大同县方言,已有的研究大都以大同市城区方言为对象。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四:(1)揭示大同县东南部方言的特点及大同县方言的内部差异性,为大同县方言内部分区。(2)补正贺登崧“把狼来了”等句首“把[p()]”的研究结论。(3)调查中古入声字在不同性别、年龄段、社区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不同群体“入声舒化”的原因,揭示其社会分化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入声字研究及语音演变研究提供新的途径。(4)为大同东南部方言的时空变异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同时以点的资料丰富山西方言及汉语方言研究。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大同县概况及大同县方言的研究状况并对大同县方言内部进行分区;第一章至第四章描写大同县东南部方言(老派)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第五章是入声字使用的社会语言学个案调查;余论部分简略交代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作者方言调查的一些粗浅体会。 研究发现,贺登崧神父当年发现的、存在于桑干河南岸地区的方言边界线依然存在,但已向东发生了位移;大同县方言内部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西坪话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大同市城区话相近,东南部方言和大同市城区话有很多不一致的表现;大同县东南部方言有“不(了)[p()]狼来了要不然狼来了”的说法,没有“把[p()]狼来了”的结构;处于方言过渡区的东南部方言的变化,主要受到西部权威方言的影响;从入声字使用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看,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较之于男性、年轻人较之于中老年人、县城青少年较之于乡村青少年更多地出现“入声舒化”现象。
其他文献
孙诒让是晚清著名学者,在文字学、训诂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作品《札迻》是他校勘、训诂的代表著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之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集中了作者
民国初年,小说中最热门的类型开始从“谴责小说”向“言情小说”转变。这一时期言情小说的创作,又处处弥漫着“伤心惨目”的哀伤气氛,因此,“哀情小说”成为民初文坛的一股热潮,具
晚明小品在传统散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晚明小品研究,主要研究其内容题材、艺术特征及其风格特色。其中,人们对晚明小品“闲适”的特点较为熟悉,对晚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