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行玻璃体切割术高血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高血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术中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案。
方法 选取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以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 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M 组)。两组均在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液路,鼻饲吸入纯氧2L/min并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2mg/kg,静脉注射时间约10秒(之后每次注射时间相同),同时观察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使之保持在 2-3 分,镇静不足则追加咪达唑仑 0.5mg。MF 组入室后给予咪达唑仑的同时,即刻静脉给予芬太尼注射液0.6μg/kg,静脉注射时间约15秒(之后每次注射时间相同)。之后每隔40min静脉给予芬太尼注射液0.5μg/kg,直到手术结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即刻(T0),手术开始后即刻(T1),手术开始后60min(T2),手术结束时(T3),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数值,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例数以及每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的总剂量。
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血压对比(T0 VS T1T2T3),T1 T2 T3各时点血压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间各时点T1T2T3血压对比,MF组各时点血压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7%以上,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率均维持在 55-90 次/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例数都为0;M组8例给予血管活性药处理,MF组2例给予血管活性药处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达到相同镇静级别的条件下,MF组每人单位时间单位体重咪达唑仑的用量更少,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①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较单独应用咪达唑仑组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术中血压,并且术中血压表现平稳;②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都能够满足临床需要;③两组患者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都能够满足临床需要;④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均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⑤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较单独应用咪达唑仑组血管活性药物干预例数更少;⑥ 在达到相同镇静级别的条件下,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单位时间单位体重咪达唑仑的用量更少。
方法 选取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以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 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M 组)。两组均在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液路,鼻饲吸入纯氧2L/min并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2mg/kg,静脉注射时间约10秒(之后每次注射时间相同),同时观察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使之保持在 2-3 分,镇静不足则追加咪达唑仑 0.5mg。MF 组入室后给予咪达唑仑的同时,即刻静脉给予芬太尼注射液0.6μg/kg,静脉注射时间约15秒(之后每次注射时间相同)。之后每隔40min静脉给予芬太尼注射液0.5μg/kg,直到手术结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即刻(T0),手术开始后即刻(T1),手术开始后60min(T2),手术结束时(T3),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数值,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例数以及每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的总剂量。
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血压对比(T0 VS T1T2T3),T1 T2 T3各时点血压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间各时点T1T2T3血压对比,MF组各时点血压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7%以上,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率均维持在 55-90 次/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例数都为0;M组8例给予血管活性药处理,MF组2例给予血管活性药处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达到相同镇静级别的条件下,MF组每人单位时间单位体重咪达唑仑的用量更少,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①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较单独应用咪达唑仑组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术中血压,并且术中血压表现平稳;②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都能够满足临床需要;③两组患者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都能够满足临床需要;④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均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⑤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较单独应用咪达唑仑组血管活性药物干预例数更少;⑥ 在达到相同镇静级别的条件下,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单位时间单位体重咪达唑仑的用量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