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在陶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减水剂可以减少在陶土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加入量,提高陶土料浆的流动性,降低料浆体系的黏度,减少在后续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聚羧酸系陶瓷减水剂是陶土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陶瓷减水剂。本文采用自由基聚合和RAFT活性可控聚合的方式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不同类型的减水剂。探讨了不同的分子量及分布宽度以及侧链基团对减水剂减水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聚丙烯酸钠聚合物。聚丙烯酸钠的自由基聚合在水溶液中以自由基聚合和RAFT活性可控聚合的方式合成了聚丙烯酸钠。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分子量在较小和分子量分布宽度较宽的减水剂性能比分子量分布窄的减水剂性能好。  (2)、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以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在反应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探讨了丙烯酸和衣康酸不同配比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研究了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添加量的不同对黏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丙烯酸-衣康酸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80℃,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9%,引发剂质量与单体的总质量的比例为0.9∶100。当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的添加量为0.25%时,陶土料浆的黏度降低至685mPa·s,陶土坯体的弯曲强度从1.96MPa增加到2.88MPa。  (3)、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共聚物。探讨的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配比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过硫酸钠和次亚磷酸钠的加入量,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的最佳聚合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9%,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3%,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4∶1。当共聚物的添加量为陶土质量的0.25%时,陶土料浆的黏度从1988mPa·s降低到了695mPa·s,陶土坯体的弯曲强度增加了38%;同时陶土料浆的分散性得到了提升。  (4)、丙烯酸-AMPS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丙烯酸-AMPS的共聚物。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料浆黏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丙烯酸-AMPS的最佳聚合条件是:n(丙烯酸)∶n(AMPS)=2∶1,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9%,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15%。当共聚物的添加量为陶土质量的0.3%时,陶土料浆的分散性最好。  (5)丙烯酸-马来酸酐-AMPS共聚物。在水溶液中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丙烯酸-马来酸酐-AMPS的共聚物,研究了不同的聚合条件对陶土料浆黏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聚合的最佳条件是丙烯酸的添加量为12.5g,马来酸酐的添加量为1.5g,AMPS的添加量为1.0g,过硫酸铵的添加量为0.28g,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0.21g,反应温度时间为3.5h,反应温度为85℃。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丙烯酸-马来酸酐-AMPS的共聚物。当共聚物的添加量为0.4%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陶土料浆分散性。
其他文献
前几天,几位以前在剑桥一起读研的老友聊起他们小孩差不多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都为小孩读书的事情伤透了脑筋。他们有住在伦敦的、上海的、纽约的。我笑称说我们班的“坐标”也算是把世界几大城市都覆盖了。  提起这个话题的是住在上海的女生,着急起来说话快得跟机关枪一样,她的女儿去报考了上海排名第一的私立学校,刚收到消息说没考上。向来都是学霸加工作狂女强人的她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从一开始的埋怨她先生没能动用社会
期刊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鲁梅哈特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主题内容,有机地连成一个知识单元,即图式。  就阅读而言,上述图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图式、形式图式以及内容图式。其中,语言图式主要是指读者自身已掌握了一定语言知识(词汇和语法);内容图式则主要是指读者自身对具体的阅读材料内容有
该论文对神经网络及小波分析在化学领域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分子识别的研究中,选择α,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也被称作孔道配位聚合物(PCPs)是由金属离子或者多核次级结构单元(SBUs)与有机配体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而成的化合物。这类物质在气体吸附或分离、
随着一般废水治理技术的解决,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治理技术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由于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中表现出比其他方法更多的优势,因而受到国内外各界
本论文对天然植物藤茶的提取物-非受阻多酚二氢杨梅素(DMY)进行结构分析,采用氧化诱导温度(OIT)和氧化诱导时间(OIt)实验研究了其在聚丙烯(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乙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备受关注。纳米银材料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光学、电学、催化、抗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纳米银材料的性能主要受
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类、吡唑啉类化合物是已知的以ALS为靶标的除草剂,而ALS是植物体内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所必须的酶.该文对这些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