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胃癌已经成为全球,特别是东亚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2]。根据最新的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胃癌新发463000例,死亡约352000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8%和47.8%。同时近20年来胃癌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治疗胃癌的黄金手段,原发灶切除术是对于早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4,5]。D2根治术是一种在全世界都被推荐用于治疗可切除的胃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6]。日本和韩国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D2根治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同时罕见的局部复发率等优势被推荐作为可切除胃癌病人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7]。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明显进步,但该病预后较差,仍然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健康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由于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显著改善胃癌病人生存获益[8-13]。其中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奥沙利铂,和紫杉类化疗药物因能降低胃癌复发风险,提高胃癌病人生存和生活质量被广泛推荐[14-19]。目前,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主要依据WHO的肿瘤病理分级。同时,建立在胃癌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的Lauren分型对我们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目前很少有研究对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在D2根治术后与不同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以奥沙利铂和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对D2根治术后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生存分析。 方法: 我们选择2017年1月至2015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6例D2根治术后的胃癌患者,根据其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治疗组(OC)和以紫杉醇为基础的治疗组(TC)。同时根据Lauren分型将病人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OS)使用Kaplan Meier法估计。对数秩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的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弥漫型胃癌中,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组比以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组有更长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47.0月vs.28.6月,P=.04;总生存期:51.9月vs.34.5月,P=.048)。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方案为无病生存期(P=.009)和总生存期(P=.01)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在肠型病人中,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组和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组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无病生存期:42.4月vs.53.3月;总生存期:57.8月 vs.69.7月,P均>.05)。对于混合型胃癌病人,两种以不同化疗方案为基础的化疗组病人取得了类似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结论: 弥漫型胃癌病人对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更为敏感,而肠型的患者可能从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中获益。因此,将胃癌的Lauren分型应用于临床将对D2根治术后的胃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