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心肌梗死后血液膜微粒处理低氧和无血清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达到抑制干细胞凋亡的目的。 方法: 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两部分。 动物实验: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模型分4组,心梗后1天(MID1组,n=3)、3天(MID3组,n=3)、7天(MID7组,n=3)大鼠,以及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N组,n=3),以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血液膜微粒,每组分为1.5*104/ml,3.0*104/ml两个膜微粒浓度。 细胞实验: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培养,取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干细胞。将动物实验中提取的膜微粒分组加入经低氧和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同时设置阳性对照组(Pos组),为低氧无血清条件下不加膜微粒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阴性对照组(Neg组),为正常培养环境下,含10%胎牛血清+IMDM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细胞凋亡率,观察细胞凋亡现象。 结果: MID1组、MID3组、MID7组及N组膜微粒均有明显抗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低于Pos组(P<0.05),与Neg组无明显差异;其次,MID1组、MID3组、MID7组膜微粒抗凋亡作用优于N组(P<0.05);MID1组膜微粒抗凋亡作用优于MID3组、MID7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心梗大鼠血液中提取的膜微粒能抑制缺氧和无血清诱导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