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血液膜微粒抑制低氧和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心肌梗死后血液膜微粒处理低氧和无血清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达到抑制干细胞凋亡的目的。  方法:  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两部分。  动物实验: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模型分4组,心梗后1天(MID1组,n=3)、3天(MID3组,n=3)、7天(MID7组,n=3)大鼠,以及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N组,n=3),以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血液膜微粒,每组分为1.5*104/ml,3.0*104/ml两个膜微粒浓度。  细胞实验: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培养,取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干细胞。将动物实验中提取的膜微粒分组加入经低氧和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同时设置阳性对照组(Pos组),为低氧无血清条件下不加膜微粒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阴性对照组(Neg组),为正常培养环境下,含10%胎牛血清+IMDM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细胞凋亡率,观察细胞凋亡现象。  结果:  MID1组、MID3组、MID7组及N组膜微粒均有明显抗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低于Pos组(P<0.05),与Neg组无明显差异;其次,MID1组、MID3组、MID7组膜微粒抗凋亡作用优于N组(P<0.05);MID1组膜微粒抗凋亡作用优于MID3组、MID7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心梗大鼠血液中提取的膜微粒能抑制缺氧和无血清诱导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miRNA29靶基因CCND2及CDK6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CCND2与CDK6之
背景和目的:  脑卒中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认知、情绪及运动功能紊乱,严重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为大脑动脉的血栓栓塞导致,栓塞区域血供的快速恢复对缺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灵山、乡居、品茗,是许多人梦想中的生活。安徽省石台县近期开展了一项“聚茶山”活动,只需要几百元的价格,就能获得66.6平方米的私家富硒茶园,让你美梦成真。  2015年4月,在安徽省农委指导下,石台县借鉴绩溪县“聚土地”(耕地宝)模式,开展了政府、企业、社会结合,农业、旅游、文化结合,物联网、电商、众筹结合的“聚茶山”活动。  该项活动由石台县政府统筹,石台县农
研究背景:  胃癌(G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是由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而致。微小RNA是在肿瘤的癌变和发展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转录后调节的小分子非编
目的:心肌梗死后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卷入了一系列电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离子通道属性的显著改变,特别是电生理学的改变被认为参与了复极过程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钙离子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是由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导致的暂时性脑功能失常。近年来,研究发现癫痫发作区域会出现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突触重建等大脑结构和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