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创新供给模式。目前我国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单一、受众面窄,在实践中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与承包商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实践中必将偏离政府最初的政策目标。本文从激励理论入手,分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选择、激励与监督机制,并结合博弈模型阐述了这些机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本文一方面构建了双信号、双目标的博弈模型,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如何防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比较了目前国内主要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所采用的选择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根据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必须提高供给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必须支付检查成本,形成公益性激励预期;必须加强多方监管,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期望。最后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责任、实践环境的优化、机制的完善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