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高校创新教育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生灵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怀着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和宏伟理想,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在他一生的教育事业中,他不仅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贯穿于他一生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和践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它对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推进仍然有着良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接着对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研究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先进教育思想;最后归纳出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即创新性。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状况。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但实践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归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到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大量创新素养高的教师等。最后在充分把握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高校教师;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教育创新的环境等积极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推动高校创新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真正培养出健全的、品德高尚的、对社会有作用的优质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行为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纽带。它主导着犯罪的客观表现,产生于行为主体的主观意图,通过施加至侵害对象造成危害后果,继而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而与之相对应的
本文依据水土流失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了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Based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诉讼,往往发生在民事责任领域,而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也让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区别于其他一般的民事责任。这也就使得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研究,具有了实
本文通过研究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民主政治改革出现的严重问题及其后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与伟大成就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中国和苏两国民主
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同,必然导致法律多元现象的产生。在一国之中,国家法和习惯法并存是不容质疑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是证据的调查与收集,诉讼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证据,否则无法判明案件真相。但是,证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不会主动出现在诉讼活动中,要想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