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物流场景下再制造库存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总导向,循环经济、绿色制造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再制造是绿色制造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制造不同的是,再制造是以回收的废旧产品作为原材料,通过先进制造技术恢复产品的使用性能,并使其达到甚至超过制造新品质量的制造方式。再制造物流是面向再制造的逆向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再制造物流环境多变,不确定性更大,其管理也更加复杂。本文以库存相关成本作为优化目标,重点聚焦再制造物流,尤其关注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改进传统库存的控制策略,使其应用到再制造物流库存场景中,并验证改进后的库存控制策略的优劣性;另一方面,本文结合企业的现实背景,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从库存控制角度指导企业制定合理的资源调度方案,并开发统一库存平台服务企业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确定型再制造物流场景下的库存控制展开研究,研究对象是回收产品及需求成品,首先明确库存相关成本构成,包括存储成本、(再)制造成本、订货成本以及转换成本;其次,以成本最优为目标,采用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方法构建制造-再制造共同完成需求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求解,在建模过程中针对特殊场景分别探讨订货成本、转换成本变化对订货批量及(再)制造订货次数的影响;最后基于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示例展示。结论表明,当再制造以及制造共同满足需求时,如果单周期内的再制造及制造次数均为偶数,库存订货策略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2)针对随机型再制造物流场景下的产品级库存控制展开研究,面向再制造生产的离散随机过程展开,首先考虑库存量变化服从马尔可夫性时的动态规划建模;其次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考虑订货成本、转换成本变化的不同场景,并以改进的(s,S)库存策略方程作为约束,设计算法求解存在库存策略约束下的最优利润;最后,结合示例,通过对比没有库存控制策略情况下的实际最优利润与存在库存策略下的最优利润的差异,结论表明,改进的(s,S)库存策略能够提高计算效率,更方便企业实施,并且成本控制接近理论最优值;3)针对多物料、多级库存场景下,存在企业资源调度问题的再制造物流库存控制展开研究,探讨企业不同资源分配条件下,再制造各个环节(主要是指回收、拆卸、功能恢复等关键环节)的库存控制策略问题;首先,针对再制造过程中多阶段、多源补货问题构建了一般化的数学模型;其次,从企业应用角度,简化一般化数学模型,加入企业资源调度对各环节产能的约束方程,并围绕数学模型的求解展开讨论;最后结合示例,设计算法,探讨不同资源调度背景下的库存控制决策,为企业资源分配提供指导;4)在结合企业的项目调研基础上,提出平台开发需求,结合全文的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合作企业再制造过程中的库存相关业务流程,提出平台开发的功能规划;最后介绍系统功能模块以及设计方法特点,并验证了平台的应用效果。最后,本文就上述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并就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2002年6月16日,正在清华大学出席"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的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Steven Chu)、劳夫林(Robert B.Laughlin)、霍夫特(Gerardus't Hooft)、康乃尔(E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老年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在麻醉诱导前,就地佐辛5mg
突飞猛进的发展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不仅以不断上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还将以不断上新的中国智造让世人称奇。其实,"中国速度"与"中国智造"映射的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进
本文在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心得和参阅大量的资料、并基于交流电机的基本控制原理的基础上,以DSP型芯片为控制器,采用SVPWM控制方法,从整流、逆变、反馈、控制、参数设定显示与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河湟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回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回族先民自唐宋时期进入河湟地区至元、明形成民族共同体,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当地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期刊
本文对作者十多年前提出的"中国人学外语,学外语为中国"作了新形势下的重新阐释。认为"中国人学外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其中包含三个内容:①这是实现中国的国际担当,学
消费低迷、内需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转型的的难题,但是与居民消费意愿不断下降的现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居民的住宅越来越豪华,道路上私家车越来越多,人
随着当今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对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酒店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鉴于各种隐患因素的不断增多,